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6日上午举办的 “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战略” 主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做重要报告。他表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快速提升,特别是在以欧盟、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迎来全面市场化突破拐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不断加深,跨界协同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他强调,要共同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突破发展瓶颈,加强跨界协同,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晓明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再次相聚海口,共同商量如何在碳中和的愿景下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两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形成了203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共识。今年以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跨国协同成为各界、各产业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衷心感谢韩正副总理视频参会,为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中国政府推动创新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意愿,同时要求与会的朋友们共同实现创新突破、跨界融合、市场主导、开放合作,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愿景。同样感谢阿洛克.夏尔马先生,感谢他对推动碳中和、共同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和意愿。
沈晓明书记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海南这一年来的新进展,四个百分之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臂猿保护效果显著,又回到了海南。海南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海南率先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域清洁能源汽车的新增车辆销售,这让大家都十分鼓舞。我们希望海南发展成为各国新能源汽车聚集地,也成为为全国各地游客们提供新能源汽车体验的场地。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希望开上世界上最先进的车,今天,青年时代的愿望就要实现。我想借此机会,就“如何跨界协同,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一谈如何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已接近245万辆,同比增长168.1%。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今年销量达102.9万辆,同比增长157.1%,其中,英国同比增长188.73%,德国同比增长179.38%,美国同比增长115.86%;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产销量同比增长2倍,销量达到120.6万辆,与2019年持平,与2020年上半年销售相比,增长200%。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接近730万辆。我们市场销售率到今年6月底达到9.36%,7、8月份超过10%。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辆。
回顾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早在2001年,在徐冠华部长倡议下,国务院启动了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明确了能源安全、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组成了由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础。
经过了十年,经历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大规模实验的考验,从2009年到2010年,我们启动了以公共用车为主,即公交车、出租车为主的“十城千辆” 新能源汽车推广活动。2012年,中央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一个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两个目标,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在当时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时候市场渗透率只有0.1%左右。到2020年规划结束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50万辆。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在2021年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二个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2035年成为市场主流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我们提出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研究设施。
很多朋友问我在新能源汽车的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快速发展,总归要找一些规律。回头去看,经过近十年的研发,自2010年开始进入产业化过程,新车销售的市场渗透率“从零至1%”,主要应用于公交和出租车市场,处于以政策为主体的市场化启动阶段; “从1%增长至5%”,进入以产业为主体的市场培育阶段,政策推动私家车市场逐步开发;“从5%增长至10%”,进入以多元化用户为主体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财政补贴将逐步退出,这个增速的加快,表明当产业作为主体时,用户的需求将是牵引这个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双轮驱动,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场驱动阶段,今天韩正副总理的讲话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充电桩换电站的发展,解决商务车的氢能和燃油电池的发展,仍然要发挥作用。
我们相信在用户为主体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一个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当我们实施第二个产业规划的时候,特别强调要提升创新能力,构筑产业生态。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对“跨界协同,集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看法。
第一,“车能融合”为电力驱动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跨界的融合,要引导汽车、能源、信息通讯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建立面向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基础交叉关键技术,整体提升汽车产业和关联产业融合创新的能力。我们知道当前产业变革的三大驱动力来自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和低碳出行的需求。因此,推动产业跨界协同发展,就意味着需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协同,以及车与网络产业的融合。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在碳中和背影下,最佳的驱动能源载体将不再是汽油和柴油,而是作为各种能源中间载体的电力和氢能,他们具有来源多样化的特点。最近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行业,包括氢能源的轻轨、水下交通和工业的应用。而且重要的是,氢能和电力二者是可以互换的,电力可以以一种氢气的方式来补充。很高兴在国家电网的展台上看到了我们一直所说的如何利用好新能源汽车来进行填峰补谷,一辆家用汽车24小时停在停车场,如果停的时候电能可以补充给电网的话,可以减少建立一大批储能电站。对于客户来说,在波谷充电,在高峰的时候向电网补电,即履行了社会责任,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所以,我的观点是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双效高效互动,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能够提升清洁电力的使用,提高电网调峰的效率和安全应急响应的能力。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是商用车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同样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工业和更高效的储能供电体系。今年4月份,我有机会到杨浦工业园区考察了中石化,讨论了如何在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在碳中和愿景实现的过程中,提升石油化工业的变化,使其即能提供所需材料,又能为清洁能源的交通提供动力。现在我们并肩战斗,希望可以推进这个梦想的实现。
第二,“车路协同”为智能网联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家都在谈自动驾驶是L1、L2、L3还是L4,但是有这样一个情况大家都碰到过,车辆在行驶时,左边一个大客车,右边一车大客车,这时候探头发挥作用就难了,似乎对于一个无人驾驶的汽车会陷入一个困境。但实际上当车和路结合的时候,在我们现在各大城市中80%以上的路口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检测系统,即有图像探头,也有边上的预警探头,同时地下还有感应的线圈,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放在交叉路口,所有车辆经过的时候,都可以得到全景的状态,可以看到行人的闯入,事故车辆等。把车载探头和路上能够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就能呈现车和路的结合,就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智能认知,把多元化的信息集中到车里,就可以避免单车智能存在的感知局限,避免车和车的行为冲突,实现群体的运动协同,这也是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车路协同,可以在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传感器的成本。同样在5G背景下,可能自驾游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崎岖的山路上大家都要小心翼翼,想超车却不敢超车,但是当遍布各地的5G网络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条路的全景情况,就可以有目标的确定我们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话,自动驾驶才能真正的做到安全、高效、绿色和便捷出行,这将是新能源汽车通过车路协同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第三,“车网互联”助力构建共享出行新生态。如果要实现碳中和的话,我们有必要提供现在有关汽车的效率,车能协同是一个效率,而车和网络的协同,道路和城市的协同以后,将实现交通网、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的多网融合,最终形成新的生态体系。所以我们要努力探索公共移动出行的新方式,现在已经有了从传统公交车、出租车到共享网约车、到企业主动提供的综合服务的共享,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形式来推动汽车使用效率的提高。这些协同发展和汽车产业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这带来了一个基础性的重大变革,首先车和能的结合,车辆即要吸收能源,同时释放能源,还要维持住他所需要行驶的能量,网要智能化,车需要在充电设施上进行改革。
跨界协同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驱动系统、电机电池以及控制架构将引起电力电子架构的升级,高速的IGP到第三代半导体的变化,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控制电子架构的变化,传统汽车从90年代的机电一体化以来,形成了由一大批ECU所构成的分布式的结构,越是在底层越不是高端的芯片,但是作为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它的断供对汽车的生产是致命性的。新的跨界协同和智能驾驶、电力驱动的形式下,需要把整个控制电力架构从分布式的架构向集中式的架构转变,实现基于汽车高速网络技术和5G网络的整车云计算平台,也就是在驾驶的时候可以不断的从云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参照执行智慧驾驶行为。
最后,我想谈一下绿色低碳,如何加快汽车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当前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市场,因为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以客户为主体的过程,所以整车的低温性能受限、高温性能问题频发、燃料电池的瓶颈等问题还需要突破,同时还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传统科学上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我们需要协同推进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特别是材料的回收,来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来探索多样化的技术方案,满足多元化的商用车市场需求,加速商用车电动化的进程。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是一个当前的大格局。首先,我认为汽车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阶段的碳排放的比例会进一步的上升,随着电力的清洁化、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碳排放将大幅度的降低。相对来说在制造阶段材料周期的碳排放的占比将提升,为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无论是动力电池、电机还是零部件的碳排放也值得我们关注,面向碳中和的低碳发展是贯穿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的。通过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的低碳化、材料供应的低碳化、生产过程的低碳化、交通出行的低碳化,推动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环境还需要我们携手打造,与全世界共同发展。具体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能源供给、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交通出行等领域碳中和技术联合研究与学术交流。二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完善与发展。三是探索整车、重点零部件产品低碳认证标准国际互认,推动汽车产品碳排放信息的互联互通。四是建立全球汽车产业在低碳管理政策等领域的合作对话机制,形成以公平为原则、协同为核心的国际汽车贸易低碳管理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未来五年,将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完全市场化的攻坚期。各方应把握全球低碳发展目标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跨界协同、实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规模,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运行过程的碳中和发展愿景持续努力!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