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事故频发,智能物流可减少 19.9% 事故率

8 月 11 日消息 现在说起智慧物流,你可能会想到这么两个画面:

手机屏幕上,随着出库、打包、运输一道道流程点亮进度条,刚剁手的商品离你越来越近。

远方仓库里,人和机器人穿梭在货架和传送带周围,搬运、分拣,忙上忙下。

至于路上,就是平平无奇的货车吧。顶多装个 GPS 好让你能看看到哪了,缓解一下等待时的焦躁。

还真不是。

不看不知道,现在的物流货车有了 AI 和物联网加持,已经大不一样。

货车的进化

货车装上各式传感器,产生的数据汇集到车载芯片和云端,再结合上算法 ——

AI 三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就这么凑齐了。

要问具体有什么应用,可以先从道路安全说起,毕竟:

先是摄像头 + 视觉 AI 的运用,向外可以感知道路环境。

如果发生车距过近、车道偏离或检测到行人,可以提前 2.7 秒发出警告并自动上报事件照片和视频。最好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实在避免不了的也能留存证据用于定责、保险理赔。

向内部可以识别司机的状态,检测到闭眼、打哈欠等疲劳驾驶现象,或分心玩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可自动发出声音干预。

机器警告无效的还可以上报到后台,让安全运营人员人工介入,直至危险解除。

还有胎温胎压检测、EBS 电子制动、倒车盲点监测等一系列物联网设备共同保障行车安全。

除了实时的监测和干预,背后更是有一套算法通过历史行为数据给司机驾驶安全打分。

对驾驶行为不规范、安全风险大的司机通过奖惩、教育等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

这套系统最终使事故率下降 19.9%,千公里风险次数下降 49.3%

平均每天能把一个司机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

提供这一整套技术的是一家叫 G7 的技术公司,死磕物流十几年。

据统计,中国物流成本占商品成本的 30% 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为 10-15%

所以,除了用技术增加公路运输的安全,G7 还有一件事要做:

通过改善物流的效率,让你剁手时花更少的钱。

如果物流的效率能再改善 10%,我们就能帮助全国老百姓在消费时平均节约 3%,每年省下一万亿,用到更重要、更美好的事物上。

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用技术改善物流效率,一个重点是降低损失。

刚才说到除了实时的监测,G7 还可以对历史安全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车辆驾驶和车队运营管理等数据对车辆、车队分别进行风险评分,除了帮助车队进行安全精细化管理,还能帮助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识别及差异化定价

最终结果是,好的物流车队拿到了更低的保费价格,保险公司方面也降低了 40% 赔付率。

就像这样,物联网技术给物流带来的不仅是过程的监测,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更是能提供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来看看货车上的一整套物联网设备都有哪些: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震动监控。

与震动关系最大的其实是路面状况,使用 G7 技术的 200 万辆货车每天在全国到处跑,记录下来的震动数据被绘制成了“震动地图”。

在以前,从昆明往北京运蓝莓要选哪条路线?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选耗时较短的,或收费路段较少的。

遇到颠簸的路段可能把货物的品相都颠坏了,也卖不上价了。

这种损失在过去很难避免,有了震动地图就可以提醒司机避开颠簸路段降低损失,也让你收到蓝莓时保持赏心悦目的样子。

改善物流效率,另一个重点是用技术取代过去低效和不规范的人工环节。

比如用 AI 测量货舱装载率,只需要一个激光雷达传感器,代替人工测量费时费力又不准确。

再比如实时称重,货物重量数据实时上传,防止在运输途中发生换货、窜货。车队在承运招标时也可用精准的数据做到更有说服力。

过去物流各环节中还有一个很不现代的环节,是手工填写单据,人工审核对账。

车辆在路上产生的各种费用,如加油加气、维修保养和餐饮住宿,以前都需要司机垫付再等待漫长的报销周期。

货物运到货场也要人工过磅称重,效率很低,经常在货场门口排起长队。

G7 的做法是推出信用结算网络,用可信的自动结算代替人工审核对账

让单车过磅时间由 3 分钟缩短为 10 秒,效率提升 18 倍。集运站装卸货由每天 300 辆车提升至最大 900 辆,吞吐量提升 3 倍。

同时,司机运到一单立刻得到一单的运费,心里也更踏实了。

硬件也是服务

上面说的这些,还不足以实现改善物流行业整体效率这个目标。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数据:

中国物流运力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纺锤型结构,中小物流企业占到 80% 以上,其中 10-100 台车规模的小车队占到 30% 以上。

但在过去十年,数字化的升级主要由产业的大型平台和企业主导和推动。

这些中小物流企业无力购买和维持大量的资产,要想让新技术服务于他们,不能单靠卖货。

解决办法就是 G7 身上的另一个标签:SaaS,也就是软件即服务。

2010 年从基于 GPS 信息的车队管理服务做起,G7 陆续成为顺丰、德邦、申通、韵达等知名物流企业的 SaaS 服务商。

不过现在再说软件即服务已经不太准确了,因为他们把硬件资产都做成了服务,比如数字货舱。

这样的货舱以服务的形式提供,企业可根据淡旺季需求灵活租用,节省资金的占用。

同时接入数字化的物联网、结算网络和信息管理平台,将整个物流场景打通。

从原来的一个人管 20 台车升级成能管 200 台车,而且每一趟活儿的利润人人都知道。

到今天,G7 物联网平台已链接了全国超 200 万辆卡车、4 万多车队

靠着安全、智能装备和结算三条业务线,G7 要做打通「货、车、人、钱」的智能平台,成为成长型中小物流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