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8 月 9 日消息 当在某东上搜索“脑机接口”、“意念控制”这些词,看着从上到下密麻麻的商品页,你还会觉得脑机接口离你的日常生活很远吗?
脑机接口行业有多深?
当然,脑机接口行业可远不止你眼前的这冰山一角。
看得见的是一件小小的脑机接口设备,看不着的是背后一整个庞大的脑机接口行业在悄然壮大。
由于处在早期的野蛮生长阶段,国内乃至全球的脑机接口产业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状态。
根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国内脑机接口公司大抵能分成三种角色:基础设施提供商、产品/App 提供商和二次定制服务商。
基础设施提供商
这类公司由于较早进入脑机接口领域,且自身研发实力较强,所以选择了从电极材料、芯片、软件算法等底层开始全栈自研,从而形成壁垒及核心优势。
这类公司投资回收周期长至 10 年以上,并且需要神经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及领域的人才。
因此,资本和人才的门槛极高,护城河也极深。
在投资方看来,这种具有高技术壁垒,从而可进入更多领域的平台公司,更具有优势和未来的想象空间。
这类公司的关键竞争力在于行业号召力和底层自研的技术能力。
产品/App 提供商
这类公司直接对外售卖产品,是最易产生行业影响力的角色,不过这类公司在产业链中覆盖的环节有限。
由于只能基于硬件产品的检测输出结果进行二次开发,这类公司无法决定产品的性能、功能、价格等,在发展的自由度上相对受限。
由于投资变现较快(3 年左右),这类公司预估是短期内资本关注的重点,同时是数量增长最快的类别。
关键竞争力在于开拓需求场景、与合伙伙伴的商务关系维护。
二次定制服务商
这类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定制化开发。
由合作伙伴提供特定行业的行业知识及相关硬件 (安全帽、VR 眼镜、机器人等),脑机接口公司提供相关设备和开发能力。
对这类公司而言,特定行业客户的大型采购意向,可被视作证明场景需求和产品能力基本成熟的关键节点。
这类公司的关键竞争力同样在于行业拓展和合作体系建设。
多数知名的脑机接口公司会选择三类角色并行发展。
首先,对关键技术点形成底层自研,在关键基础设施上形成话语权。其次,直接针对重点市场推出产品,以消费级产品/应用或科研级设备实现研发投入变现。
最后,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还会针对高潜力新场景连接其它行业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产品定制,抢占新赛道。
脑机接口市场有多大?
水大了,鱼儿才会大。
脑机接口产业的“百花齐放”,离不开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
经量子位分析师测算,目前我国脑机接口光设备的市场规模已经在十亿人民币级别。除了少数卖给硬核玩家之外,脑机接口的设备大多供给了科研和医疗机构。
根据臻泰智能分析,我国脑机接口纯设备的市场,在与具体的使用场景的结合后会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未来可能达到千亿规模。
到了 2040 年,我国脑机接口纯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 560 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在 21%。
综合市场规模更会达到 1250 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在 26%。
我国脑机接口市场不仅增长速度会领先全球,而且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也会明显上升。
脑机接口市场怎么培育?
尽管未来可期,但也要认清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市场还不成熟的现实。
某东上脑机接口设备零星的购买量,显示出我国消费者对脑机接口的认可度存在严重不足。
据 Neurosky 神念科技估计,国内在脑机接口的消费习惯培养上与国外相差 10 年。
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脑机接口行业的确存在市场短期爆发的可能,长期市场规模也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有别于公众对底层科学技术突破的看重,在脑机接口行业的未来发展中,优秀的脑机接口公司其实担当了更为关键的角色。
一个新兴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离不开产品使用场景的扩展和消费者认知的培育。
通过挖掘需求、协调合作并最终完成产品落地,这些公司承担着拓展行业想象空间、推动行业长期向好发展的重任。
挖掘需求
目前国内脑机接口的一大困境在于缺乏合适的场景。
行业仍需寻找更能凸显脑机接口优势的使用场景,并打造相应的产品。
医疗康复是公认的刚性市场,短期内增长最为确定。
相比国外公司在利用侵入式手段治疗疑难问题上的大量投入,国内公司受限于技术和出于对高风险长周期的担忧,更倾向康复领域和非侵入。
在国内公司推出的现有场景及产品中,脑机接口不具备创新性的必备作用或绝对的性能优势,功能方面对患者的吸引力有限。
实际上脑机接口作为工具性产业,对外延展的灵活性极强。基于注意力检测、脑部状态检测等核心能力,可以承接驾驶、施工、教育等大量延伸场景。
随着行业生态降低技术门槛,能够专注于场景挖掘与需求培养的应用类公司数量将有所增加,成为脑机接口行业近期最大的驱动力。
协调合作
由于国内脑机接口行业规模还很小,行业参与者更多地想用合作、开放而非竞争,共同扩大脑机接口行业的产业影响力,解决行业目前首要的生存问题。
目前行业的一大生存难题在于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缺乏专有供应商。芯片领域可以视为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受制于德州电气(信号处理芯片 TI AD1299)、意法半导体(程序控制单片机 STM32)等国外厂商。
同时,脑机接口属于高度体系化的行业,需要产业间的整体协调。例如,手术植入单个环节的低效率会直接影响整体植入方案的效果,进而阻碍场景发展。
在 Neuralink 此前公布的小鼠实验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最重要的进展是能够提升植入效率的“缝纫机”植入设备。
这种关注重点正体现了业内对产业整体协调的重视。
行业内很多承担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公司都通过标准化模组、开放生态体系将底层能力逐步对外开放。
这有助于降低外来者进入脑机接口领域的门槛,让更多公司加入脑机接口行业的产业链建设。
至于行业目前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化至临床应用的难题,更需要知名的脑机接口公司发挥业内影响力,促成脑机接口公司、行业协会、不同机构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紧密配合。
完成产品落地
由于脑机接口行业是新兴产业,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异,相比其他传统技术领域更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业者普遍认为我国与欧美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差距只在 5 到 10 年。
事实上,我国乃至世界的脑机接口领域,近年来都缺少技术上的实质性突破,比拼的更多是从实验室成果向工程化和产品化落地的能力。
通过充分迭代产品的使用场景,推动产品的快速工程化,优秀的脑机接口公司将帮助产业解决高额研发投入的变现难题,实现科研端与消费端的有效对接,快速抹平我国与国外在脑机接口技术落地上的差距。
脑机接口还有哪些机会?
未来脑机接口公司在抢夺细分市场、关键技术能力上,可能会出现明显竞争。
在科研用脑电采集设备和睡眠检测两大重点细分市场中,TOP 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 70%。
同时,在各公司的未来规划中,材料科学、微电子、芯片已成为共同的技术焦点。
在率先完成领头布局,争夺完核心技术人才后,脑机接口领头公司的垄断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但随着开放生态和基础设施的逐渐形成,也会有越来越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类脑机接口公司出现。
这一细分化切入方式也是业内人士建议的相对低门槛方式,既避免了与头部公司正面交锋,还有助于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
另外,在脑机接口的整个技术环节里,最为关键的是神经解码。
目前人类还没有真正掌握神经信号的编码规律,所以高级人机交互做不了。
一旦底层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人类真正掌握了神经信号这门“语言”,使高级人机交互有望成为现实,脑机接口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