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生产力之争,云 vs. 手机的背后

当我们下班时间仍不得安宁,晚上 12 点老板还在彰显着自身的夜生活能力,同事还在微信群中表现着可以随时上线的意愿,随时办公的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尽管这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却极具消费吸引力。

对于移动终端厂商而言,随身生产力这件事也一直是产品宣传中的一个关键点。然而,当前智能手机中的两大阵营,苹果与安卓却在随身生产力这件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个更侧重于云,一个更侧重于手机,而后者的选择也许是有不好说出来的苦衷。

苹果:云

即便是忠实的苹果用户也得承认,iPhone 的随身生产力能力确实不如安卓平台,iOS 系统本身的多任务能力相较于分屏功能已推出多年的安卓手机来说实在逊色不少,甚至安卓系统在最开始的 2.x 版本时代,其分享功能就明显强于同时代的 iOS 系统。

然而对于苹果全家桶用户来说,iOS 随身生产力在各种场景综合之下却绝对强于安卓,其原因就在于 iCloud 跨设备的同步能力。在同步体验上并不是简单的云盘,而是能让用户的工作在更无感知的情况下实现无缝衔接。

一方面苹果自家的 Pages 文稿、Numbers 表格、Keynotes 讲演自家的三套件,以及备忘录这样的记事本工具,甚至是如 Ulysses 这样的第三方办公软件,都能够无缝同步。用户合上 MacBook,再打开手机中的文档时,光标都可以维持在与刚刚电脑中相同的位置。

较为传统的网盘功能上,苹果同样做到了潜移默化,如果用户拥有多台 Mac,电脑间的桌面也会自动进行同步保持一致,这就意味着用户正在使用的文件,只要放在桌面,就会在多设备间保持同步。

与此同时,再看苹果在最新的 WWDC 大会上,令人感觉不到太多惊喜的 iOS 15、iPad OS 15,当用户希望苹果能够把更多生产力功能带到这两类移动设备上时,苹果显然仅仅是在现有功能上修修补补。

实际上,苹果公司并不想让 iPhone、iPad 在生产力功能上过多接过 Mac 上的任务。“二者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大多数 Mac 用户也有 iPad。这很了不起。他们使用 iPad 不是为了取代 Mac,而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工具。”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这样表示。

所以,基于“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工具”说明无论是 iPhone、iPad 以及 Mac 都不是生产力的核心,真正的核心在于这三者之上的 iCloud。这在苹果公司于 2011 年发布 iCloud 时就有此定义,所有设备的核心由原来的 Mac 迁移至了 iCloud。

实际上,iCloud 在一定程度不仅是跨越了苹果设备间的生产力核心,甚至也能通过浏览器跨越至 PC 设备,通过应用跨越至安卓设备。用户使用 PC 平台上浏览器,继续完成对于文稿的修改也不成问题。

不过,对于安卓阵营而言,却恰恰相反,着重于强调手机的生产力,并且增加相关功能,早已成为了常态。

安卓阵营:手机

无论是三星的 DeX、华为的电脑模式、坚果 TNT,或是小米折叠屏手机中的掌上 PC 模式,无疑都向消费者传递出了一种手机就是电脑,就是随身携带的小主机,只要接上外设,小屏上的工作,就能继续在大屏上进行操作的理念。

以三星 DeX 为例,无疑是希望手机成为移动工作站,不仅是可以投射到显示器,还可以投射到电视。该功能此前还依赖于通过有线的方式来输出屏幕信号,自三星 One UI 2.5 后,还新增了无线模式,再次提升了该功能的便捷性,连接成功后,手机屏幕则可以变身为触控板。此举无疑进一步降低了手机作为生产力核心后,对于外设的依赖程度。

不过安卓阵营中的这类功能在使用体验上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最大的痛点莫过于,手机内的系统在变身为大屏幕后,应用的适配问题,本身安卓系统对于平板的支持就是历史性短板,在换到桌面级别的屏幕后,这一问题更加突显,用户并不能获得很好的生产力体验。另外,相比于电脑,这一桌面模式,实际可开启的窗口数量一般也存在限制。

实际上,安卓阵营的厂商也未忽略用户对于多设备联动的需求。例如三星就推出了 Samsung Flow,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间打造无缝安全的连接体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 Wi-Fi Direct 来传输文件,也可把手机界面投射在电脑中进行使用,消息通知也可以同步在多设备中进行显示。

然而,由于安卓阵营的跨设备需要更多去考虑在不同品牌间进行支持,功能也多通过软件进行安装,也偶尔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安卓阵营的云服务除了 Google 外,第三方厂商则重视程度不足。三星在 2020 年更是在与微软达成合作后,放弃了云相册同步及云盘服务,转为让 OneDrive 成为其下用户的推荐云存储服务。

而安卓阵营对于生产力核心上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却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

安卓自有安卓苦

安卓的苦或许在于厂商们除了能够拿出吸引人的手机之外,在平板、电脑产品还难以吸引用户的极高忠诚度,来去主动选择一套该品牌下的全家桶。而如果厂商所服务的用户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全家桶产品套餐的话,厂商即便打造出了一套在自家体系里无缝化的云服务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也并无意义,这套云服务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还是会变为普通的云盘服务属性。

全面覆盖三类设备,甚至更多设备,并形成统一,自然也需要一个无论是公司业绩旱涝与否,都要持续养着的研发团队,这对于绝大多数安卓厂商而言都无法做到。

安卓阵营的厂商怎么会看不到云的趋势呢?那些时不时在演讲中对于未来云连接一切的展望,以及在云游戏、云桌面上的试水,已经证明他们也明白一切。然而,限于自身情况,又不能在无法保证体验的情况下,急于将全部的云上功能推向市场,也不能像苹果似得选择慢慢过渡,培养使用习惯。安卓阵营也许在等待,等待更快的连接、更智慧的边缘,以及合适的伙伴。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