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何小鹏:智能汽车竞争从春秋到战国,至少需要300亿

  采访/王潘

  编辑/吴先之 

  栏目策划/刘涵

  来源:光子星球(ID:TMTweb)

  本文为氪约x光子星球联合出品

  7 月 7 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为“9868”,发行价为每股 165 港元,开盘价为 168 港元。上市仪式在香港联交所和广州小鹏汽车全球总部同时举行,光子星球现场见证了小鹏汽车上市敲钟仪式,并专访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以及小鹏汽车副董事长、总裁顾宏地。

  2020 年 8 月 27 日,小鹏汽车曾登陆美国纽交所完成 IPO,如今时隔不到一年再度完成上市,成为港股智能电动汽车第一股,港股市值 2700 亿港元,与美股市值 353 亿美元十分接近。

  不同于较为常见的“二次上市”,此次小鹏赴港采用监管标准更为严格的“双重主要上市”形式。这不仅是三年内首例港、美双重主要上市的重大中概股,也意味着将来小鹏汽车可满足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接入条件,A股投资者将来或可直接购买小鹏汽车的股票。

  关于造车行业接下来每家需要融多少钱的疑问,何小鹏表示,如果说造车从 0 到 1 大概要 200 亿的话,今天面临的问题是从 1 到 100,每家公司需要的资金可能不太一致,小鹏需要的钱肯定超过 300 亿,今天每家都在储备粮草,行业竞争已经从春秋开始走入战国时代。

  以下是本次对话何小鹏、顾宏地的主要内容:

  谈竞争格局:还需要几年时间

  何小鹏:竞争格局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各家目前在交付的车还很少。我认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渗透率会到 35%,甚至可能会达到 60%。未来十年,头部聚拢效应会更强。回到今天的挑战就在于,这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研发投入。

  谈监管:汽车比互联网监管复杂得多

  何小鹏:汽车行业比互联网行业的监管要严格和复杂得多,中国对于汽车监管的部门就有十几个,今天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去看如何在全球的监管下做出一款好的车。

  谈出海:正在做基础工作

  何小鹏:小鹏汽车正在做全球化的事,因为政策法规在每个国家不一致,使得产品在各个国家的表现也会不一致。中国厂商必须开始考虑自己的产品能不能符合全球的政策法规。

  国际化今天还在第一步,如何把基础打好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智能是差异,to C 是特点,小鹏汽车在欧洲是4-7 万美元的价位,需要我们做好很多基础的工作。前几天和欧洲同事开会,我们工作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基础做好。

  谈节奏:要像交响乐指挥家一样很难

  何小鹏:我们一直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一个创业者最难的是像一个交响乐团指挥家一样收放自如,不过我们今年算是抓得比较准,从行业来看我们走得快,我们在内部一直强调是要在快速运动中保持平衡。

  谈毛利:重点仍在赢得长线竞争

  何小鹏:当前来看我们会考虑足够的毛利,但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方向是如何能够长线赢得竞争,我们需要把更多资金放在研发和创新上。

  谈研发投入:今年预计将翻倍

  顾宏地:我们将加速对技术、商业化的投入,这块是小鹏汽车的关注点。去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是 17 亿元,今年研发投入预计将翻倍。上半年我们交付了 3 万辆汽车,下半年有新的车型推出,包括改款 G3 和 P5,相信将会加大交付量。

  谈自动驾驶:将进一步拉开与友商差距

  何小鹏:自动驾驶只是智能化的一小部分,但是在今天来看还是主体部分。如果大家都在做自动驾驶,其实对于整个市场的教育和心智培养是很好的事。

  接下来两年,小鹏汽车有信心让自动驾驶更加领先,我们会把差距拉大,而不是缩小。自动驾驶是深度学习框架体系的表现,在这个领域里积累越久、研发越专业、数据越深,表现也将越好。

  以下是本次对话何小鹏、顾宏地的实录:

  提问:在香港上市以后,公司最先的排位会是什么?

  顾宏地:您问的是战略的优先级。第一,我们这次融资的资金主要还是用在研发、技术建设、相互网络的拓建以及在国际化产业提升方面,这是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但是作为一个公司,下面的 2 年可能是要抓住市场机遇,加大投资、加大增长的态度可能是最适合我们这个行业的,我觉得现在行业机会非常好,我们也看到非常迅速的智能电动汽车的渗透,我们希望下来 2 年能够加速技术和商业化的投入,这一块可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我们这次融资之后将来的战略方向和投资重点会是什么,我们招股书也写得很清楚,对研发、销服体系、充电体系、机电、国际化和产能提升,这都是我们重要的投资方向。下来 2 年我们可能会加大我们投资的力度,加速我们的增长。

  提问:雷军决定小米造车有没有受到你的影响?你们私底下有没有交流过?

  何小鹏:我觉得雷总还是老大哥,我相信小米做这样的思考肯定是雷总自己的一些思考,不会因为我们的这样一些变化。但是我换一个角度,这也代表着智能汽车的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会认同,并且变革的可能性会更大。

  提问:我们怎么应对现在的监管环境,作为电动汽车企业。第二,这么多传统汽车现在在做智能电动汽车,我们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竞争环境?

  何小鹏:我觉得汽车的监管在中国、在全球,我是从互联网行业过来的,我觉得比互联网的监管复杂得多、严格得多。我听到一个会议上说中国汽车的监管部门有 16 个还是 17 个部委在监管这个行业,实际上今天我觉得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如何能够在中国、能够在全球的监管和政策下把一款好的产品做好,这是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做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今天大部分传统汽车还在做一款电动汽车,而我们的考虑智能电动汽车才是未来的变化。换一个角度,我觉得当前一代车从我的角度来看还不够打,这也是为什么包括我们今天在加大组织、加大研发、加大创新,我相信真正的竞争可能在 2024、2025 年会在智能化、会在全球化发展,所以今天小鹏在这上面也在做很多的布局。

  提问:小鹏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回港上市?现在也有消息说小鹏有意向进军自动驾驶的专用芯片领域,这方面未来多久会有一个成果的展现?

  何小鹏:我相信双重主要上市是一个节奏的问题,不管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对我们来说时间到了就可以去做。今天在整个智能电动汽车非常好的时期,无论是在人才招聘,还是资本市场,还是客户心智的培养过程中间,这个时候你走得越好、走得越快,上市是越棒的上市。

  芯片的事情我觉得实际是一个市场的谣言。在今天我们跟中国、海外都在合作,一台车现在有差不多 1700 颗芯片,是非常非常多的芯片,我们不相信有一家公司能够把这个芯片给包圆了,将来小鹏在芯片的合作会做很多的事情。

  提问:我们怎样应对智能化被竞争对手想办法追平差距这件事?同时周鸿祎也说自己会更关注 15 万以下的智能汽车,小鹏会不会进入 15 万以下的智能汽车的领域?

  何小鹏:首先自动驾驶只是智能化的一小部分,但是今天来看是智能汽车的主体部分。第二,今天有很多厂商都在不断追赶自动驾驶的智能化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最终对于整个市场的教育、消费者心智的培养是非常好的。第三,小鹏汽车现在所做的智能化,原来我们打的基础比较早、比较深,今年、明年、后年大家会看到我们在自动驾驶这一块,我认为我们非常有信心更加领先的差距,会把差距拉大,这个说是没有用的,最后要根据客户实际的使用数据的反馈才会看得到。在自动驾驶领域实际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框架的体系的表现,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规模越多数据、深度打得越深,实际上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而不会越来越收窄。

  第二个问题,15 万以下从长远来看肯定会进入,短期来说要看不同的人什么叫智能化的差异。以前很多人认为一个车有一个屏能够上网就是智能化,可能不同的人对智能化思考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已。最后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不同的领域去做产品创新,这个时候才是百花齐放,才是更有可能让客户得到更满意的东西。

  提问:您觉得我们整个战略版图放大到 5 年、10 年,需要多大的资金体量?毕竟融资是有成本的,资金上限会在一个什么样的上限?

  何小鹏:说实话我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如果从 0 到 1 大概要 200 亿人币的话,今天我们已经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如何从春秋到战国或者说如何从 1 到 100。从 1 到 100 在全球化、科技创新、组织这些方面需要多少钱,每家公司可能不太一致,但是我相信第二步的这个钱肯定超过 300 亿,这是一个基础,所有人在今天都要多储备粮草、多做好组织的建设、多研发,我相信这是大家一致在做的事情。

  提问:小鹏招股书里边有提到从欧洲开始,已经进入了挪威,想问一下在海外方面的策略?

  顾宏地:我们国际的销售策略,包括最近在国际上的进展。

  第一,我们已经开始了我们国际化的进程,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在挪威做少量的销售,把我们的一款汽车 G3 卖到了挪威。但我这是一个小规模的尝试,大概几百辆车,我们认为欧洲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机会,因为我们看到欧洲现在在渗透率方面用户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包括北欧市场对外来国际品牌的接受程度,我觉得都适合中国的厂商包括小鹏汽车这种智能电动汽车去竞争。

  我们另外比较了一下我们产品和当地一些产品,我们认为非常还是非常有竞争力,我们的产品从性能、智能化和设计方面都可以给欧洲国际市场的用户有一个非常吸引力的选择。现在我们的主要发展目标在欧洲建立更大的营运能力,因为在欧洲做国际化我认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把我们对市场的能力、对当地监管的了解、对品牌的建设和对设计适合于国际市场的产品这些事情全部做好,才能够打开当地市场。这一块是我们下来 4 个月的时间所关注的,而不是现在只关注销量。

  何小鹏:国际化从我的角度来看分几大步,今天还是在第一步里面,就是如何把基础打好。从小鹏的角度来看,第一智能是差异;第二 TO C 是特点,我们卖给是个人消费者;第三,我们卖的是中高端,现在我们在欧洲的车的价格差不多 4 万—7 万美元之间的价格销售,这样一个价位里面我们要做好很多基础的工作,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在前几天刚跟欧洲多个国家的同事一起开欧洲的项目启动会,还是很振奋的,但我相信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把欧洲的基础做好。

  提问:你觉得智能电动汽车的产业特性是不是头部集中的市场?2030 年的时候大概全球范围内会剩下多少家?您觉得 2025 年中国新能源的渗透率大概是多少?

  何小鹏: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对于 2025 年的渗透率目标比较高,我认为全国会到 35% 的渗透率,如果说超一线城市可能达到 60% 左右。

  我现在越来越去思考智能电动汽车,如果从 10 年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头部的聚拢效应会很强。因为核心的一个逻辑,新的软件所带来的差异化和新的场景所带来的差异化,它的底层无论从技术架构,还是场景的生态体系,都有规模化收敛的垄断效应。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挑战在于,我们认为想做到这个方向需要很多钱,需要大量长时间的研发投入。我相信今天无论是中国的这几家新的有不同想法的造车新势力,还是现在我们其他的友商,都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我觉得小鹏今天踩在这个点会比较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年加速募资、加速把团队放大的一个重要的底层原因。

  提问:你提到说做未来交通的引领者,前两天你发微博专门说了一下贝索斯飞船的事,感觉小鹏的科技树可能不止汽车,这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何小鹏:关于科技树,我觉得小鹏会有很多的想法,比如说包括智能的想法远远不止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也包括我们认为将来在交通变革领域里面会有很多的点。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第一个是四个轮子的模式,大概时速百公里的级别,第二我们已经花了很多力气在做的,就是 600 米以下的低空,我们相信这个空间的展开在未来5—15 年非常有想象力,我们今年已经投入第 8 年,我相信我们再花几年,再花数千个研发,真正把飞行或汽车或者叫低空交通工具的这个领域,我相信会有巨大的想象力。今年下半年我们可能还会跟大家分享一个新的思考逻辑,但今天还不到时候,等到了时候再跟大家分享。

  提问:现在你们的汽车生产量情况是怎样的?你们在武汉工厂开了以后,产能会在哪里?刚才小鹏说要做一些低空交通工具,这方面是你们未来的发展目标,还是现在在研发的阶段?

  何小鹏:我们现在有 3 个自有工厂,分别在中国肇庆、广州和武汉,设计产能都是 10 万,但是设计产能再通过双班、通过简单扩产之后,我们认为都可以达到 15 万—20 万之间的实际产能。这 3 家工厂我们认为实际产能最高峰值可能可以达到近 50 万,这是我们现在产能上的布局。我们很有信心今年年底肇庆工厂的产能会远超原来的设计产能。

  在低空飞行领域,低空飞行和汽车的耦合是我看到所有工业制造里面广度最广以及受政策管控最多的领域。在这样一个领域里边,今天我们还是在研发过程中间,我们在最近会宣布下一代飞行器的体系以及更往后再下一代真正的商用产品,也就是说把飞行和汽车体系耦合起来的研发。今天还是一个研发过程,但是离商用的进展已经不是很远,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事情。

  提问:两次 IPO 之间,小鹏汽车的整体节奏是不是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如何把控?

  何小鹏:宏观来说肯定在原来大的框架下,最终的节奏来自于你公司有资本、来自于整个市场、整个客户的变化情况。目前的环境我们的预测是很准确的,因为很准确,所以无论从供应链产能、从组织到研发到新平台,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节奏也蛮符合市场的情况。我觉得一个创业者最难的,就像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样,能够去控制什么时候出小提琴、什么时候出大提琴、什么时候应该安静、什么时候应该喧哗,这个点我觉得我们比较幸运的是最近抓得比较准。当然行业我们是走得比较快的,我们内部有一句话,在快速的运动中保持平衡,首先你要快速向前跑,其次是保持平衡,这是我们的一个态度。

  提问:你们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有没有受到芯片的影响?

  顾宏地:我们对外一直解释,芯片的影响是对整个行业,我们作为行业的一部分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我们对下个季度的指引里边也包括了我们对受到芯片影响的一些预估,我觉得这个影响会持续,虽然我们比部分大厂商应对得相对好一点,包括我们前期的预备也更好一点,但这个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很多关注,下来一两个月情况还是比较严峻,可能要到年底明年初才有机会逐渐缓解。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