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首富”贝索斯垮了

  互联网大佬在企业和个人处于双巅峰时期,提前隐退,正在成为常态。

  一方面,人们赞誉其境界高、不恋战,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是一种自我保护。

  国内有马云、黄铮、张一鸣,而国外,贝索斯率先开启了这股潮流。

  北京时间 7 月 6 日,贝索斯正式卸任亚马逊公司 CEO 一职。

  不过贝索斯的退休颇具戏剧性,正面写满高调,背面灰头土脸,民众声誉开始崩塌。

  自今年 2 月宣布退休以来,贝索斯将去哪儿、干什么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贝索斯有自己的星辰大海,不过大家更关注退休的他有多少钱。

  据福布斯数据显示,如今贝索斯的身价已经达到了 2018 亿美元,是地球上最有钱的人。

  贝索斯今年 57 岁,而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 65 岁,这不仅让人好奇,有钱有闲的贝索斯为什么这么早就选择“急流勇退”?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先生向雷锋网透露,贝索斯的退休可能和美国反垄断有关系,“贝索斯在美国公众的形象不好,如今反垄断轰轰烈烈,退休可以暂避锋芒。”

  亚马逊正面临的政治和监管审查越来越严的境地,显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经盯上了亚马逊。

  前段时间,亚马逊高调宣布收购米高梅,随后 FTC 将审查这笔 84.5 亿美元的交易,FTC 也正在与多州检方合作调查亚马逊的电商平台、数据的使用情况,也在联合美国国会调查亚马逊关于第三方平台的待遇… …

  今年 6 月,美国国会议员们向国会提交了终止平台垄断法案,该提案将迫使四巨头出售被视为“利益冲突”的业务,也就是说亚马逊不能再为第三方卖家运营市场,也不能用自家商品与商家们竞争,甚至面临被拆分的可能。

  当然,这不是亚马逊希望看到的。

  平台商家夹在了亚马逊和反垄断调查之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四面楚歌”的亚马逊也“殃及”了平台卖家。

  今年,很多亚马逊的国内卖家一夜间店铺账号被封、产品出问题,除 Anker 外的几个深圳的顶级跨境电商大卖家都涉及在内。

  4 月,帕拓逊主品牌 Mpow 被关,随后傲基科技的亚马逊店铺商品被大量下架。直到 5 月中旬,业内人士爆料称,被封号的跨境电商大卖家有十几家,涉及的品牌超过 40 个。这起风波似乎没有停息的意思,到了 6 月中旬,泽宝、万拓等的店铺在亚马逊也被封了。

  大卖家被封,中下卖家被波及,圈内流传着大卖家破产清算、迎来大洗牌… … 一时间人心惶惶。

  坊间传言,平台处罚帕拓逊的原因是刷单及引流问题,而泽宝则是塞卡票索要好评。我们都知道,网购、外卖等都遇到塞卡片“要好评”的现象。其实也理解商家,现在竞争过于激烈,高质量的评价对于卖家而言尤为重要,而在商品质量不差的前提用户得到点儿返利帮个“忙”,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刷单和索评都会造成亚马逊平台上虚假评论的增多,尽管往年亚马逊都会对此进行整治,但一般来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今年的力度忽然变得非常大。

  近期,国外网络安全研究机构 Safety Detectives 发布了有关刷评的调查报告,这里面包含亚马逊卖家和消费者关于虚假评论的往来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涉及的信息超过 1300 万条,牵扯的买卖双方人数或超过 20 万人。

  有人认为,亚马逊一夜之间转变了态度是因为受到了 FTC 的压力。

  前文提到,FTC 不仅要审查亚马逊收购米高梅的事情,新任民主党主席 Lina Khan 也令亚马逊“恐惧”,早在在 2019 年,FTC 就“关注”亚马逊。

  2019 年 2 月 FTC 就关于“亚马逊付费索评”的不实宣传提起诉讼,当时亚马逊利用第三方网站为一款印尼的减肥产品写好评维持 4.3 星以上(最高 5 星),然而这款产品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The Verge 报道,自那时起,FTC 对诸如亚马逊这类科技企业表现出浓浓的“兴趣”。

  如今,处境不妙的亚马逊大力封杀虚假评价的卖家或许是为了“自保”,以应对 FTC 的审查。

  关于 FTC 为什么非常“讨厌”刷单、索评,除了涉及到虚假宣传问题,坊间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如今排名靠前的大卖家都一个萝卜一个坑,花钱买好评的行为看似可以理解,但是长期如此头部玩家盘踞在上方,根本就不给年轻的企业成长空间,这对市场而言是不利的。

  对于为什么专门挑中国卖家折腾,是因为亚马逊超过一半的大卖家都是中国企业,或许这也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企业的举措。

  现在,在亚马逊开店的中国新店被列为“高危”。

  “这个就和国内带有地域歧视的词语一样,可能亚马逊不明白中国地域文化辽阔吧,就统一把中国所有新账号都列为高危了。”一名从事国内跨境电商行业十余年的资深玩家王先生(化名)向雷锋网表示。

  靠滥用数据抢占市场令人不齿

  除了面临 FTC 和美国国会的“围堵”,亚马逊还要面临来自州检察长定价、滥用竞争对手数据等的调查。

  亚马逊疯狂“补救”应对审查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亚马逊的指控大部分来自于滥用数据牟利。

  哥伦比亚特区总检察长 Karl Racine 在美指控了亚马逊,表示亚马逊一面哄抬面向消费者端的价格,一面利用第三方卖家畅销商品的数据,并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牟利。

  同时作为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双重身份,欧盟一直在调查这种行为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就调查结果而言,这种双重身份的确涉嫌垄断操纵市场。

  去年 11 月,欧盟委员会判定亚马逊利用第三方卖家的数据,让自家零售业务获利。对此,欧盟对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展开了第二次正式调查。

  在印度,据消息人士透露,今年 6 月,印度反垄断机构计划加速对亚马逊和沃尔玛旗下的 Flipkart 重启关于去年 1 月份的反垄断调查,原因是这两家公司涉嫌在电商平台上筛选出特定商家,并提供影响公平竞争的超大折扣力度。

  有一说一,如果属实,对于第三方商家而言,亚马逊这种行为非常不讲武德,收了人家份子钱还背后捅刀子。

  想卖产品不踏踏实实地调研,利用平台技术上的方便直接盗取他人积累的经验结果,再用低价赶人家走,这样的行径令人不齿。

  难不成商家存在的意义对于亚马逊而言,就是帮忙积累数据的?

  暂且不讨论数据所属权归不归亚马逊,这种行为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亚马逊有技术能精准算出市场行情以及消费者的喜好,中小企业做不到;亚马逊有钱砸市场搞低劣的价格战,中小企业做不到。

  亚马逊短期内靠低价吸引海量用户,挤走竞争者后就能“只手遮天”,时间久了让中小企业没路可走,逼得消费者没得选,最终财富不得不只流向亚马逊的腰包。从长远来看,这种行径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影响经济发展。

  我们再来讨论数据的所属权到底归谁,亚马逊似乎觉得都是自己的,随便用,别人管不着。

  王先生表示:“亚马逊希望用户留下的数据属于平台,而商家肯定是希望数据是自己的。”

  用户会在平台上留下电话、社交账号、地址、评价等信息,亚马逊搞公域流量,而国内的电商环境卖家更想搞私域流量,“通过电商平台然后拉到自己的社交圈儿,如国内的微信群,对于商家而言其实是好事儿。”

  在平台和商家“争抢”数据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数据也是一种资产,这些数据首先是用户的。

  随着全球反垄断浪潮,互联网巨头面临的监管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滥用数据一定是未来重点的打击方向,而针对用户数据资产的保护也在推进中。

  2018 年 5 月 25 日,欧洲联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这是世界上最严格的隐私和安全法,而欧盟也在严格执行该条例。

  2019 年 1 月 22 日,法国监管机构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CNIL)向谷歌罚了 5000 万欧元,原因谷歌未能履行 GDPR 规定的义务。

  2019 年 7 月 8 日,英国信息监管局发表声明表示,英国航空公司因为违反《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被罚 1.8339 亿英镑(约合 15.8 亿元人民币)。

  除了欧盟,全球也在加快数据保护政策的实施。

  2020 年 1 月 1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CCPA)正式实施。

  2020 年 6 月 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审议通过了调整后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律草案将提请审议。

  亚马逊真的能被拆吗?

  我们不能否认亚马逊的贡献,在科技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当地甚至全球经济,然而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

  美国向来对垄断行为警觉。

  在 1984 年拆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后,美国再没有拆分过大企业来搞反垄断,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 37 年。

  作为曾经全球最大的电信企业,AT&T被拆了三次。1983 年 AT&T的营业额超过艾克森、美孚和通用的总和,1984 年迫于反垄断压力被一分为八;1995AT&T又主动一分为三,2000 年 10 月 25 日又一分为四。

  而差点被拆的就是微软公司。

  20 世纪 80-90 年代,微软无疑是世界级的科技霸主,Windows 系统在当时占据了市场 90% 的操作系统份额。

  1989 年微软就被查是否存在垄断行为,1998 年 5 月 18 日美国政府指控微软垄断,经过长达两年的审判,2000 年 4 月 4 日,主审法官杰克逊宣布微软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微软公司不服判决随即提出上诉。而后微软提出与司法部重接和解,2002 年 11 月达成和解协议,也付出了 18 亿美元的和解费。

  相比之下,亚马逊的市场垄断还没到当年 AT&T和微软的绝对霸主地位,不过我们要知道,反垄断看的不光是自然垄断的市场现象,还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竞争。

  面临被拆的局面,亚马逊的回应是这将对消费者和卖家产生影响。消费者很难买到商品,而数以万计依赖亚马逊生活的店家将遭受巨大损失。

  当然这只是辩解,消费者和商家摆脱了亚马逊真的会这么惨尚无定论。其实,亚马逊利用技术便利并不尊重自由市场,通过算法等一系列操作通过定制推送,甚至可以控制市场的思想、言论。

  关于言论问题,特朗普一直抨击亚马逊拿钱“砸”华盛顿邮报,充当自己的“喉舌”。

  2013 年贝索斯花了 2.5 亿美金买了《华盛顿邮报》,而这个钱是贝索斯自掏腰包。

  当时《华盛顿邮报》在 2013 年上半年就亏损了近 5000 万美元,订阅用户都不到 50 万,贝索斯也不懂媒体行业,所以说他图什么?

  而这家位于华盛顿 1877 年成立的报社,专注于美国政坛的政治性内容报道,尤其擅长于揭露各种政治丑闻,比如我们熟悉的斯诺登事件。

  因此特朗普质疑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为了获得政治影响力,为亚马逊获取有利的税务政策。

  2018 年 7 月,还是总统的特朗普再度抨击贝索斯,称《华盛顿邮报》是亚马逊公司“昂贵的游说者”,特朗普也表示亚马逊有“巨大的反垄断”问题。

  如今随着反垄断愈演愈烈,不再“过于”受宠的亚马逊面临着多方的质疑和围剿。37 年没拆企业的美国是否在这个时候杀鸡儆猴,拆了亚马逊来告诫科技企业不要太过分?

  写在最后

  针对指控和质疑,亚马逊都有理由搪塞,不过一旦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是“流氓”、“骗子”。

  至于亚马逊能不能被拆、怎么罚还要看调查结果和民意。对于亚马逊而言,如今能否拥抱监管将决定其社会责任感,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民意差的公众代表对于亚马逊而言是不利的,“贝索斯的退休,也是为了亚马逊能更好地发展。”葛甲表示。

  喜欢避税、不爱捐款,这是大家对贝索斯的看法。

  而且贝索斯还对员工苛刻,亚马逊的仓库工人被 AI 机器监督着看谁偷懒。2014 年贝索斯被国际工会联盟评为全球最差劲的老板。

  今年 6 月,有钱有闲的贝索斯高调宣布想踩着七彩祥云,拉着弟弟乘坐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号”去太空转转,然而网上出现了“别让贝索斯重返地球”的请愿。

  有人说,大家不关心贝索斯的梦想,更关心凭什么他挣那么多的钱却承担那么低的税率。

  福布斯数据显示,2006-2018 年,贝索斯的财富增加了 1270 亿美元,然而这期间他就交了 14 亿美元的税,仅占个人财富的 1.1%。相比之下,没避税手段的普通人美国人的税率是 10%-37%。

  在疫情期间亚马逊似乎也没怎么展现该有的人文关怀。

  去年 8 月 7 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推特上炮轰贝索斯:“亚马逊拒绝向 45 万名员工提供带薪病假、危险津贴和个人防护装备,但贝索斯个人的财富却增加了 700 多亿美元。”

  这时候,提前退休的贝索斯是否也想学比尔盖茨高风亮节了呢?

  其实,比尔盖茨的口碑一直很好,自 2000 年辞退微软 CEO 随即成立比尔&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后,比尔盖茨确实在慈善事业中做出了贡献。

  相比之下,贝索斯只捐了 1.46 亿美元支持慈善事业,这与他的个人财产相比九牛一毛。

  尽管贝索斯一再强调诗和远方,然而大众对贝索斯的期待还是交税、捐款、亚马逊要对员工好一点。

  我们回到亚马逊面临的反垄断问题来看,无论亚马逊能否被拆,获取并滥用用户数据都是犯法并需要打击的,对于市场而言,需要各部门采取更为严密的保护措施维护竞争。

  如今加强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已经渐渐成为趋势,分析人士认为,贾西作为亚马逊的新掌门,他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要应对外界要求政府对大型技术企业加强监管的呼声。

  对于诸如亚马逊而言的超级科技企业,如何保持市场的良性循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企业全靠自觉。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拆了亚马逊真的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吗?

  我们,真的离不开亚马逊吗?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