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刘治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药师,北京药理学会抗感染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气越来越凉,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感冒。
眼下这个季节,也正值普通感冒、流感高发季。
感冒了,第一反应那必然是吃感冒药啊。
近日,“同服两种感冒药,18岁女孩不幸身亡”的一则消息纷纷刷屏。
小小一个感冒,竟然惹来生命大麻烦。
随手一搜,网上关于感冒药的各种说法还真不少,到底该怎么吃?近日这份科普提醒每个人都不能错过。
网上流传的说法为:广东江门的一位18岁女孩,同吃两种感冒药(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后离奇死亡,是由于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后茶碱中毒所致。
首先,先来纠正一个常识性错误。
罗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抗菌药物,根本不是感冒药;而复方甲氧那明也是一个单纯治疗咳嗽的药物,也不是感冒药。
其次,我们再来讲讲科学:
这种药其中所含有的茶碱,(实际上是氨茶碱,体内转化为茶碱发挥作用),在体内经过CYP1A2代谢,而罗红霉素是CYP3A4的抑制剂,并不影响CYP1A2。
也就是说,罗红霉素对茶碱的代谢基本没有影响。
此外,根据罗红霉素的说明书也可以明确看到:“对氨茶碱的代谢影响小”。
其中氨茶碱含量是每片25mg,15岁以上(女孩18岁)每日3次,每次2粒,氨茶碱一日总量小于150mg。
成年人(18岁以上)常用量一日可以6片,最大量一日10片,每一片是100mg。
也就是说,每日茶碱的最大剂量是1000mg,这是复方甲氧那明中氨茶碱的日最大推荐量的6倍。除非罗红霉素对复方甲氧那明影响非常大,超过了6倍,才可能产生茶碱中毒风险。而事实上罗红霉素对氨茶碱的代谢影响很小。
我们暂不讨论女孩的具体死因,但结合上述描述可以发现,罗红霉素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中毒死亡的这一结论并不可靠。
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很多药物不能和食物同食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快跟上节奏,一起接着探索真相吧。
每到夏天,"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同服"的说法就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主要在于大家所担心的“双硫仑样反应”或者“醉酒样反应”,即酒精(乙醇)在体内先代谢为乙醛,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变成乙酸,然后进入体内的能量循环(三羧酸循环)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某些药物(如含有甲硫四氮唑的头孢菌素、呋喃唑酮即痢特灵)确实能够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发面色潮红、头痛、兴奋中枢(话多,兴奋、躁动)、恶心呕吐,最后转为中枢抑制(嗜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这个“坏毛病”。
当然不是!
酒有时还会作为药引子,因为酒精确实能够扩张血管,改善某些药物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
尽管如此,还是要强调一点:在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时,不要随便饮酒。
西柚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呋喃香豆素”,确实能够抑制肠道的CYP3A4酶和P-糖蛋白。
个别经过肠道CYP3A4代谢或者经过P-糖蛋白转运的药物,比如降压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克莫司、环孢素等。
因此,在吃这几类药物时,确实需要避免同时食用西柚。
但一般的柚子不含或者含有极少量的“呋喃香豆素”,和这些药物合用的影响微乎其微。
一般的国产柚子是可以和其它的降压药共存的,日常需要服用降压药,比如ACEI(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的患者,不用过度担心,想吃还是可以适当食用的。
举个例子,感冒后咳嗽用的蜜炼川贝枇杷膏,基本上就是蜂蜜,其主要成分是“果糖”。
果糖是一个惰性糖,不会和其它药物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感冒药往往包含多个成分:
(1)解热(退烧)止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治疗咳嗽的右美沙芬;
(3)治疗过敏症状(打喷嚏、流鼻涕)的扑尔敏(氯苯那敏)或西替利嗪;
(4)缓解鼻塞、鼻堵症状的伪麻黄碱。
但分析可知,上述成分和蜂蜜均不存在有害的相互作用。
所以,请大家科学看待感冒和感冒药,不必过于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