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毅鹏
“名媛”们日常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在最近题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网帖中,“名媛”的“人间富贵”被揭了个底朝天。在“名媛群”中,个人通过组队拼单,就能低价获得顶级下午茶,还可在五星酒店入住豪华套间,至于豪车、名包,也能通过拼单出租使用,甚至还有人拼单丝袜。围绕该事件的网络讨论,像是对伪精致“名媛”们的大型群嘲现场。
网帖的传播,无疑是成功的。该话题如今已有近16亿阅读量,转发评论不计其数。然而,网帖真实性还应存疑:有人根据发布网帖的公号,分析其前后文章内容风格,认定该贴可能存在虚构;有人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所谓“名媛群”聊天截图,可能是分别使用几部手机捯饬来的;至于数十人拼单酒店,贴中提及的几家酒店回应未发现拼团订购多人入住现象,轮流打卡拍照也并非易事。正是如此,群内数十人轻车熟路的团购拼单,畅达的策划组织,才更显得可疑。
当然,网帖揭示的现象并未脱离现实土壤,有关讨论并非伪命题。不妨看看,网帖中的“名媛”究竟描述了怎样的一群人:名牌丝袜是包装穿戴,豪车展示身份象征,至于顶级下午茶、豪华酒店套间,都是为树立“名媛”形象。“一边朋友圈发着20岁经济独立有多爽,一边在私信哪里能蹭到免费下午茶”,最终是要成为别人艳羡的“南京西路林青霞,黄浦江迪丽热巴”。当女孩立起“名媛”形象,便以为拥有接近“名媛”交际圈的“敲门砖”,出入各种高级场所,只期待钓得“大鱼”,借此咸鱼翻生,一跃成为真正的“名媛”。
如今看来,网帖更像一部辛辣的世情讽喻小说。为了“凹”一掷千金的人设,就连贴身的丝袜也团购拼单;为排队打卡拍照,浴袍毛毯得小心不要湿水;为让自己显得富丽精致,个人各种委曲求全,狼狈不堪。网帖暗讽生活中赤裸裸的“捞女”,而围绕网帖的讨论,则讽喻那些通过外在物质、言语话术,不择手段“磨皮”生活,打造精致人设的社会现象。
当个人形象建立在虚假基础上,并试图以此跻身所谓“名流 ”,只会掉入名利场的诱惑陷阱。放大的物质诱惑,只会摧毁亲密情感基础。同样,虚假形象的维持,要持续投入更多谎言,虚假连缀着虚假,极可能如泡沫般被戳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标金钱物质,“钓鱼”女孩很容易惑于外在,跌入更大更深的套路里。毕竟,当你以不真诚的态度,谋求个人所欲,显然无法在道德上祈求别人的真诚,更得承受被其他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风险。
按照个人意愿选择生活,量力而行,把生活过得精致耐看些,从而发现体会生活美感,隶属个人自由范畴,没什么可诟病之处。然而,刻意制造虚假,把生活的理想、理想的人生,安放在不切实际的物质追求中,不免对生活缺乏理性务实态度,甚至压抑自由舒展的生活灵性。
社交圈层的基础是“同温”,即使人的外在可以涂抹装修,但人际间的性格旨趣显然无法扭捏生造。持久深入的社交状态,势必突破一面之交的表层,抵达苦心包装无法企及、伪精致无法掩盖的地方。在现实社交中,不见得真有“名流”会以“名媛”自谓,如今提起“名媛”,多了些许戏谑调侃意味。此外,那些所谓“名流”的生活细节,更像是江湖传说、影视剧本,企图跻身“名流”的人所不懈建构的,或许只是身处彼岸的虚妄想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