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数字人民币:为何重要,距离普及还有几道关?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叶映荷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诞生,又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演进。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如今,数字货币到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8月3日,央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表示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8月6日,据媒体报道,深圳等地正在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央行数字货币(DC/EP)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

8月14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表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这与央行在今年早前披露的信息一致。

2020年以来,有关央行数字货币或数字人民币进展的各种消息不绝于耳。那么,央行数字货币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我们怎么用?和比特币、支付宝、微信又有什么区别?

央行数字货币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或称数字人民币)又名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它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中的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也就是说,拒收央行数字货币是违法行为。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注重替代M0(即纸钞和硬币),并且保持了现钞的属性以及主要特征,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将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或数字人民币如何到达人们的手里?

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介绍,央行数字货币DC/EP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

为何要推行央行数字货币?

电子支付已经非常方便,为何还要研发央行数字货币?

2020年5月,央行行长易纲在采访中表示,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能够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提升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改善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情况,校正不公平竞争、用户隐私保护不力等问题。”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穆长春在公开课中提到,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原因包括:首先,为了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其次,央行数字货币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要求。比如,当前的电子支付工具主要是基于现有银行账户紧耦合的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

穆长春在一次讲座中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同时又可以实现可控匿名,在保证交易双方是匿名的同时保证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

央行数字货币怎么用?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也就是说,你在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的。不像我们现在用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都要绑定一张银行卡,但DC/EP不需要。”穆长春如是说。

当前,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8月18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一位苏州地区银行技术部门主管透露,目前深圳、苏州等试点区域金融机构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设定,主要集中在零售、交通卡充值、餐饮等小范围场景封闭试点,若金融机构的相关技术趋于成熟且获得央行相关部门允许,应用场景可能会延伸到医疗、教育、电子商务服务、旅游、文化消费等更多场景,进一步提升这些场景的支付效率与金融服务体验。

另据近期媒体报道,当前部分大行内部员工已经开始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转账、缴费等场景。

试点地区在测试什么?

央行曾在今年4月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8月14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表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邹传伟认为,冬奥会场景的测试十分有意义,“来华参加和观看冬奥会的外国朋友可以在没有中国国内银行账户的情况下拥有和使用DC/EP,享受我国的移动支付服务。这将是央行数字货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5月26日,易纲在采访中表示,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主要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邹传伟举例道,比如数字货币钱包,参与试点的四大银行都开发了自己的钱包,钱包是手机上的APP。用户怎么使用这个钱包,数字货币能不能像现金一样具有可控匿名性,百姓存取数字货币、用数字货币支付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样的,效率高不高,用在零售支付场景是不是方便。风险管理上,数字货币会不会造成洗钱等方面的风险,是不是会对银行造成冲击,系统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好不好。

此外,他指出,数字货币系统和银行中后台系统怎么打通也是测试重点。

今年4月,网上流传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钱包应用程序的截图显示,其与银行电子账户功能近似。其中,农业银行有“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功能,建设银行有“扫一扫”“收款”“付款”“转账”以及“资产总览”等功能,中国银行的有“充值”“提现”“转账”“银行卡”以及“交易记录”等功能。细说数字人民币:为何重要,距离普及还有几道关?

网上流传的农业银行内测截图

细说数字人民币:为何重要,距离普及还有几道关?

网上流传的建设银行内测截图

细说数字人民币:为何重要,距离普及还有几道关?

网上流传的中国银行内测截图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区别?

穆长春在公开课中表示,首先,从法权上,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好的。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没有达到和纸钞同样的水平。

他表示,纸钞和DC/EP都是由央行发行,但用支付宝或微信电子支付,用的是电子钱包,货币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的,“理论上讲,商业银行都可能会破产,所以这些年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但假设微信破产了,微信钱包里的钱,它没有存款保险,你就只能参加它的破产清算,比如你之前有100块钱,现在只能还你1毛钱,你也只能接受,它是不受央行最后贷款人的保护的。”

其次,穆长春指出,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大的地震,通信都断了,电子支付也无法使用。而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叫做 “双离线支付”,是指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同时,他认为,并不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其实也就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货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他说。

与比特币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BTC)是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诞生的,基于密码学、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去中心化传输模式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比特币只是数字资产,而央行数字货币则是法定数字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法偿性。

其次,比特币的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撰文指出,央行数字货币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

他表示,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内生加密“数字货币”,属于“去中心”、超主权的,与央行主导的主权(法定)货币在逻辑上就存在天然矛盾,是很难成功的;即使能够推出来,也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法定货币,而一个国家同时运行两套“法定货币”体系,也是违反“一国主权(法定)货币是以该国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可交易社会财富作为支撑”的基本逻辑,难以保持一国“货币总量”与该国“财富规模”相对应的基本要求,很容易造成货币体系的混乱甚至崩溃,是行不通的。

而在技术上,王永利认为,要实现一本账,不一定必须运用区块链。

邹传伟也认为,DC/EP的技术可能部分借鉴了区块链的特点,但在核心系统上应该没有使用区块链。零售型场景下的央行数字货币用区块链有些瓶颈。

他表示,第一,区块链性能没那么高,“一天24小时,十几亿中国人都在交易,没有哪个区块链平台能提供这样的效率,能支持这么高频的交易”。第二,在安全性上,零售场景是开放,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没办法提供这样的安全性。

邹传伟指出,中国人民银行DC/EP本质上是中心化的系统,借鉴了一些区块链的特点。中心化的系统能实现可控匿名,不需要像区块链那样分布式记账、分布式存储。

据穆长春在2019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透露,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开发处于“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都可以。无论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电子支付或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

距离央行数字货币推出还有多远

距离正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从用户的角度,性能怎么样,是不是安全,用起来有没有和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一样的体验或者体验更好一些。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的用户体验稍微差一些,实际上就会很制约后面的应用推广。”邹传伟表示。

他指出,从人民银行的角度,央行数字货币推行后如何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漏税,这些都要通过测试来看,“如果这些不能满足,相当于金融系统的完整性是受损的。”

邹传伟还提到了与目前支付系统的连接问题。他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线上线下收单系统,怎么利用这些已有工作推广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提高目前支付体系的安全性和效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货币发行当局在货币发行上往往都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因此第一批试点不会很短,不会很快。

“我个人觉得一年是最低的,一年多、两年都有可能,如果一切都没问题,才可能说推广。”

另外,胡捷也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将来能产生多大的实际应用范围,还有待观察。

6年发展历程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已有6年。

2014年,央行数字货币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2016年1月20日,央行首次提出了对外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目标。

一年后,2017年1月29日,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

到2020年1月,根据央行官微发布的消息,2019年,央行基本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4月,网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内测,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四个试点城市测试等消息也不胫而走。

对此,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