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高度警戒”,地图业务的中场战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谷岛财经

  滴滴推出了地图业务——高德和百度背后起了一阵凉意。

  据报道,滴滴 6.0 版本中,滴滴推出了地图和基于地图的导航业务,目前在深圳、成都等城市上线,还没有推广到全国。

  在此前,滴滴导航功能一直内置于司机端,但没有对外开放。

  如今,在成都打开滴滴,可以看到,“导航”栏目的左下角,“滴滴地图”的字样显著,取代了原来滴滴的“御用软件”高德。

  体验发现,目前,滴滴地图的很多功能与高德相差不大:同样可以探路、规划导航路线等等,甚至地图色调和外观也大同小异。

  然而,很多细节上,滴滴暂时没有高德地图用户体验好。比如,滴滴导航街道数量没有高德多,在导航线路解释上也不如高德细致入微。

  而据相关报道,“滴滴地图”日后可能推出独立的 App:这意味着滴滴地图在精细度上很可能更进一步,也不排除继续推出目前没有的步行导航等功能的可能。

  梳理分析后不难发现,滴滴推出地图目的不外乎是两点:狙击高德地图,助力自动驾驶。

  滴滴为什么推出地图

  事实上,滴滴这种打车软件和高德、百度这种地图软件,本是上下游的关系:地图软件给打车软件提供底层技术的支持。然而。近几年,彼此都不甘心被对方分走一半羹,二者都跃跃欲试,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并蚕食对方的领域。

  首先,做地图的软件正企图在本地生活这块撕开一个口子。

  拿地图行业的巨头高德来说,高德正从传统的地图商转型为出行平台。

  高德从 18 年升级为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务平台后,19 年继续加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出行服务是“高德地图 19 年的 1 号工程。”

  而 18 年 9 月,高德地图联合国内 27 家网约车平台共同推出“敢坐敢赔”,本质在于强化其出行平台的属性和定位。虽然强调和滴滴仍然是合作关系,但在滴滴并没有出现在这份名单中,换句话说,虽然明面上并没有说,但高德滴滴实质在当时已经开战。

  高德希望在运力上和滴滴一战,将地图变成打车软件,一方面是先发优势,另外一方面也是基于阿里战略的考虑——阿里虽然投资快的,但最终失去了滴滴,随后又投资了 T3,但仍然缺乏一个在出行方面有分量的牌。

  总结就是高德以流量入口作为定位,然后再深度绑定阿里,在不同场景下做转化。

  而滴滴等出行软件也不甘示弱:开始加码全出行服务,开发全出行功能,向上游,也就是地图 APP 可以提供的服务渗透。

  滴滴不断推出公交业务就是最好的一个信号。比如近期,滴滴和南通公交合作,推出了在滴滴上预约公交车的模式:

  打开“滴滴出行 APP-公交-动态公交”或“滴滴动态公交”微信小程序,输入目的地,确认行程信息,点击“确认”发起预约,拼成后,支付成功即完成预约。

  而在此之前,滴滴就上线了公交换乘查询。再往前的 2018 年,滴滴在南京、青岛等地和公交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公交——可以通过软件预约公交。

  除了地图业务,滴滴还在租车、买车业务上继续加码。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出行推出“买车服务”,合并了原有的租车服务。用户只需点击在 APP 首页上方导航栏中的“租\买车”即可进入购车界面。目前,已经在杭州、三亚、海口等十多个城市开始试点。

  可以看到,滴滴不甘心只做一个打车软件,而是想从打车软件扩展到“全出行”,包揽用户出行方方面面的需求:正如今年 4 月,滴滴 CEO 程维提出的 0188 战略中,其中的一个“8”意味着在国内全出行渗透8%。

  而高德、百度一直虎视眈眈的本地生活领域,滴滴也同样想分一杯羹:2018 年 3 月 6 日,滴滴外卖宣布首批上线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 。

  虽然在 2019 年,滴滴外卖黯然收场,仅仅 10 个月,整个滴滴外卖的业务都陷入了关停之中。但从中,我们仍然能管窥滴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野心。

  此次滴滴推出地图,更是滴滴高调向高德、百度等地图软件宣战:“彼可取而代之。”

  可以看到,滴滴等打车软件和高德等地图软件已经在不断扩展边界的过程中,走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局面——遭遇战一触即发。

  当然,滴滴推出地图,不止是向高德和百度宣战这么简单,还有别的考量:和滴滴的自动驾驶等业务形成联动。

  早在 2017 年,滴滴出行就成立了一家地图公司,并申请了一个在业内分量极大的甲级测绘资质。有了这项资质,意味着获得了导航地图采集生产的许可——其和汽车强相关。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示,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交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测绘资质申请,审查意见已经在 2017 年 10 月 30 日完成公示。随后的 10 个工作日内,滴图科技就可以获得测绘资质证书。

  滴图科技成立于 2016 年 02 月 25 日,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滴图科技的注册资金为 500 万人民币,公司法人代表是滴滴打车的联合创始人&CTO 张博。

  为什么滴滴这么早就已经在布局地图,助力自动驾驶?诚然,滴滴自动驾驶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千亿公里数据的自动驾驶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滴滴日均订单为数千万单,每年可以提供近 1 千亿公里的场景。

  然而,现实路况永远更为复杂,滴滴如果不自己推出地图,在自动驾驶上要依赖高德等,向其购买更长尾的数据。如果自动驾驶想在未来投入使用,那么一个精准、高度发达的地图和在此之上的导航不可或缺。

  而滴滴地图的推出,是“一鱼两吃”:不仅制衡高德等软件,也能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

  所以说,滴滴已经通过纵向深挖自动驾驶领域的细分需求,开始撬动的横向的产业链布局,并有可能在未来与地图形成协同:多个业务如果配合得好,很可能相互赋能,扩大未来的想象空间,形成1+1>2 的效果。

  不止是自动驾驶:滴滴地图作为一个可以给各项业务支持的底层技术,后续在外卖等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也会大大增强滴滴的自主性,继续扩展边界。

  除了这些考量,地图行业本身的前景也充满诱惑:具有激烈的竞争,同时又给了玩家充分的想象力。

  地图行业大变局:激烈的竞争和想象力并存

  事实上,2019 年以来,过去更倾向“闷头干大事儿”的地图开始频频对外“秀肌肉”,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新玩家也不断入局。

  为什么地图会在这两年成为一个香饽饽?

  首先,地图产品比较特殊,它有着极强的工具属性和高用户粘性,并且用户的依赖性非常强,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预计 2020 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会达到 7.68 亿。

  对于滴滴这种出行平台来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出行领域的常态,所以一直有后来者不断入场。这对于业务单一的平台而言无疑是进一步拉长盈利预期。所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占据别人没发现的流量洼地,从而形成护城河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地图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可能性,也给了玩家充分的想象力。

  在前几年时间里,地图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入口,于是大家纷纷把它作为入口产品来对待,阿里、百度、腾讯也在这时开始发力。但随后大家发现,O2O 浪潮来了之后,地图纷纷上马本地生活服务,企图在本地生活这块撕开一个口子。

  更重要的是,地图虽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也没有多少商业化的空间,然而地图的战略价值非常大,拥有无限潜能,涉及无人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等。2019 年以来,高德、百度等巨头的动作,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了对地图可能性的认知。

  拿百度来说,在 AI 地图领域发力,早在 2018 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就表示:“地图经历石器时代、航海时代、印刷时代、互联网时代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百度地图全方位变革,正在定义第五代地图。”

  所谓的人工智能地图,就是 AI 赋能下,地图在交互体验、位置信息、出行服务以及出行决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

  事实上,百度地图在发力人工智能地图之初便逐步落地了诸多基础能力:比如语音助手,AR 导航,这些可以算作是百度地图 AI 化之前积累的能力,如果没这些铺垫,后面的释放 AI 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事实上,地图在未来智能化这盘大棋中不可或缺:物流运输商,有智慧交通,有商业服务,有出行,甚至还包括了 IOT 和车联网,所有一切涉及位置服务的产业和行业,都可以纳入到 AI 地图的生态中来。

  一言以蔽之,地图作为基础设施,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包括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出行服务的毛细血孔中。

  以及……

  事实上,我们能看到,不止是滴滴,华为等巨头也在布局地图,在智能化革命中抢占先机。

  今年四月份,华为官方正式在自己的 AppGallery 应用商店中,推出了名为“Here WeGo”的地图应用,该应用支持 100 多个国家 1300 多个城市的导航、定位。

  据报道,Here WeGo 地图支持步行、公交、汽车路线出行建议,还支持出租车呼叫等业务,还有离线地图模式,没有网络也可以用,同时 Here WeGo 地图还覆盖了全球 100 多个国家,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 1300 多个城市都可以使用。

  可以看到,在风起云涌和充满想象力的地图行业,未来少不了更多巨头入局。这也能让我们看到,在未来,“边界”这个概念会更加模糊:对于巨头来说,从来都是吃着碗里的,布局着锅里的。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