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殊时期里,不仅仅创业者渴望着融资,投资方也在渴望着投资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全球股市集体暴跌,美股一周之内两次熔断……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影响已经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疫情之下,资本市场的节奏和速度也在放缓。当我们向几位早期创业者询问「项目进展上有哪些前进阻碍」时,「疫情期间融资困难」也成了一部分人面临的问题。根据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统计,2020 年 2 月 VC/PE 市场共发生 145 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 69.0%。
上周五,「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组织了一次线上互动,邀请学员们一起交流各自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阻碍、解决的思路,并与工坊教练们共同讨论,获得意见和建议。
不少学员分享了他们最近和投资人接触的情况,虽然现金流吃紧,但 90% 的融资计划已经停滞,不得不先修炼内功:
创业者 A:我前后谈了二十几位投资人,大部分反馈说我们产品的天花板比较低,没有什么后续跟进。因为产品还没有商业化,准备让技术团队先接一些外包挺过这一阵;
创业者 B:聊了一波,发现很多投资机构处于「冬眠」状态,所以准备先踏实自己做业务,提升数据;
创业者 C:可能会等到五六月大家都比较乐观的时候再融资,现在我们先抓紧落地产品各项功能,现在也处于半冬眠状态;
创业者 D:线上见了几十位投资人,对我们做的产品挺认可,但沟通时很多人在抠具体的数据,打算回去再做一版细致的执行规划,再跑一段……
疫情之下,创业者真的要暂缓融资动作,几个月后再寻时机,甚至暂时「冬眠」吗?
创始人工坊的三位教练周航、张鹏、魏明给出了他们的观点,或许会帮助正在疫情期间融资的早期创业者们,多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和启发。
投资机构也想投项目,只是现在对风险更敏感了
周航:大家谈的都是从创业者角度遇到的问题,我想站在另一端跟大家分享,投资人是怎么想的。
首先,投资人比创业者还着急。
创业者这边是融资受阻,资方面临的是今年还能不能投到多少个好项目,投不出去的话一年的业绩都没有了。表面看起来是资方出手更谨慎、判断要求得更苛刻了,实际上找项目也更难了。
本身好项目就少,疫情这个尴尬时期,出来融资的公司也变少了,又没法做尽职调查等等。我有一位同事,本来计划去做尽调,后来思来想去还是先不去了。因为出差去了就要当地隔离 14 天,回北京又要 14 天,非常不方便。
所以并不是投资人主观意愿上不想投资,而是受限于各种条件,使得投资节奏和推进速度不得不放慢。
那有没有意愿上的问题?有。
第一就是大家都看到的股市问题。二级市场的股价涨跌,也会把情绪传导到对一级市场的估值上来。在这个特殊阶段,投资人会倾向用更低估值的投资方案,同时对「可投可不投」的公司最好就不投了——也就是说,可能没机会做到很大的公司,这时候就不考虑投资了。
这是疫情带来的一个心态上的分水岭。原来在乐观情绪下,投资人会想着「宁可错投、也不错过」,面对那些可投可不投的项目倾向于赌一把,投了。但现在,这类项目的融资会变得很困难。
各位创业者不妨评估一下,你做的项目可能确实有真实的用户需求,也完成了 MVP 小规模验证,是个「真问题」,但它是不是一个「大问题」,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机会做大?如果你解决的问题不够大,未来能产生的价值可能也不会太大。那你接下来就要认真思考,是否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而不是喊一个口号让自己去坚持。
第二个,很多同学提到投资方会关注的一些点,对方提出了很多 challenge 的问题。这些质疑确实能够帮助大家做一些反思,但其实这些 challenge 都不是影响你能否拿到投资的关键点,更不必觉得是这些问题阻碍了你们融资,最根本的原因是你还没有打动对方,所以他不敢冒险。
投资人看一个项目,一般会认真评估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投它,投资机会、投资价格等等;另一个就是项目可能的风险,包括事情的风险、团队的风险等等……也会列出很多。所以每一个项目都会有问题,但这些 bug 并不会影响最终开出支票,就是因为这个项目还有足够吸引人的因素,让他们敢于冒险。
对于早期项目来说,产品不成熟,数据不好看,甚至团队还没有只是个 idea,如果别的吸引因素都不具备,那你真正吸引人的就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可能性和机会是什么。尽管这个可能性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有巨大的未知,或者某一个障碍,可一旦能突破过去,它就会变成一个超级大的机会。即使 90% 的概率突破不了,但也愿意赌你 10% 是一旦突破了,可能就会做成一家百亿公司。这也正是投资的逻辑。
简单总结一下,特殊时期里,不仅仅创业者渴望着融资,投资方也在渴望着投资,并不是大家不看项目了,只不过由于外部的变化,资方对于风险更加敏感,导致出手的节奏和判断依据变了,但投资意愿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大家更应该努力去做好一些工作,使得自己更有机会去赢得融资,而不是以疫情为理由说最近根本就融不到资,所以我们就先做业务吧。
像做产品一样,把融资作为常态思考
张鹏:刚有学员说跟投资人之间也要看缘分,但我其实一直对虚无主义的「缘分」不太认,我是相信缘分背后都会有一定的逻辑。
周航分享的投资人视角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某种程度上,这个时期创业者就应该多去思考一下投资人的诉求,他们脑子里在想的东西,而不只是单方面的坚信自己的项目,一股脑就要用自己方式去碰,然后觉得说投资人都不积极了。不妨先理解了投资人的想法,再去反观自己是否与之匹配。
哪个创业者不希望自己能跟顶级基金有几个亿美金的缘分?而这种缘分其实是可以被 design 的。
融资也是创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些心思琢磨什么能够帮助投资人增加信心,增加和你「牵手」的几率,无论是大的战略、机会,还是你对于要做这件事情长远的理解等等,也要像做产品一样去思考融资这个动作。
经济不好的时候,跟你一样死磕的人可能也不多
魏明:我给大家补充分享一篇老文章的观点,也是我近期看到的文章中非常有启发的一篇,叫《为什么要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创业》,或者说为什么即使经济不好,也依然应该选择是创业。
第一点就是你天然的就是一个要创业的人,或者有些事情你一定要做,这些事情是通过你的创意完成,是你个人的价值的目标,而不是强烈的跟经济周期相关。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一个人。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有经济好的问题;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有机会和挑战,什么时候的泡沫更大,可以想一想这个概率。
第二点说到在经济好的时候创业,你的竞争也多了,因为无数个像你这样投机主义者也会在那个时候创业,经济不好的时候,跟你一样死磕的人可能也不多,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少了。刚才周航也提到了,基金能看的项目变少了,或许也意味着你能浮出水面的可能性变大了。缺少竞争是有利因素,犹豫的投资者是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概念。
文章还有一个观点,是说每一次大的经济周期,都蕴含着下一轮伟大公司的创立,从 80 年代开始到 2008 年,还有 2003 年的非典,其实都有几家大公司冒了出来。那这一次经济周期也会造就一批公司,未必是我们现在在座的各位,但是不动手、不参与进去就一定没有任何机会,对吧?永远没有最好的时候,最好的行动时机永远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