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志辉
来源:音乐先声(ID:nakedmusic)
3 月 13 日,网易云音乐宣布与吉卜力工作室达成版权合作,获得旗下包括《龙猫》《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崖上的波妞》等知名动画热门音乐作品的全面授权。这也是继去年 10 月吉卜力将旗下系列电影的数字版权开放给 HBO Max、Apple TV+、Vudu、Google Play Store、Netflix 等流媒体服务之后,在流媒体领域的又一动作。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于 1985 年,由宫崎骏、高畑勋共同创立,以高品质、剧情动人的特质打动了全球观众,日本音乐家久石让为工作室多部影片制作的电影音乐,也都评价颇高。但尴尬的是,长情的粉丝们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地方可以买到这些经典作品的数字版本,更听不到这些经典中的动画音乐。好在,现在终于解决了。
有趣的是,吉卜力工作室近年来对流媒体态度的转变,跟日本音乐产业在实体唱片和流媒体服务之间的摇摆与转变,何其相似。
开放合作、入驻微博、发数专,
日本音乐产业终于”村通网”了
在音乐圈,想拿日本音乐版权的授权困难程度高已经快成为共识了。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本土市场已经足够大到支撑产业运转,且对于流媒体等新兴消费方式的警惕。那么,在流媒体席卷全球的趋势下,日本是如何靠卖实体排到全球录制音乐市场第二位的?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渠道层面,基于唱片公司、分销商、零售商和政府之间稳定的定价结构以及分销模式,完备的行业规则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日本传统唱片业对销售渠道乃至整个产业的控制力。
法律层面,作为版权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除了高额的版权费,非法上传和下载行为在日本都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其中非法上传获刑最高可达 10 年之久。这大大限制了数字音乐在市场上的传播,以及减缓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养成。
受众层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的实体消费习惯,且单价较高,保证了市场大盘;另一方面则是偶像产业下的粉丝经济,不同封面的版本、视频 DVD 版本等多次开发,可以为唱片公司带来多轮收益。
而在过于严谨的合作态度下,客观上形成了两个结果:国内音乐平台有钱也买不到日本音乐的线上播放授权;粉丝想听歌只能通过各种上非法渠道。好在近年来,随着流媒体的不断冲击,日本音乐产业终于开始转变思路,逐渐对外开放了版权合作。
以 2017 年网易云音乐与日本最大级娱乐集团爱贝克思(avex)达成合作为分水岭,正式开启了正版日本音乐大规模入华的先例。随后,基于用户属性与版权运营优势,网易云音乐陆续与 KING RECORDS、NBCUniversal Entertainment Japan、日本哥伦比亚等日本唱片公司达成了版权合作,占得先机。2018 年 9 月,日本动漫音乐厂牌 SACRA MUSIC、日本索尼音乐旗下厂牌 MusicRay’n也先后登陆腾讯音乐娱乐。
数字专辑的形式,也在日本音乐中逐渐流行起来。2019 年,随着新海诚动画电影《天気の子》的热映,RADWIMPS 数字专辑《天気の子 complete version》掀起一股中国的日音浪潮,目前在网易云音乐售出超 19 万张,创造日本音乐数字专辑在中国的最高销售纪录。
而一向以对爱豆肖像权管制严厉著称的日本杰尼斯事务所,也在 2018 年 12 月允许 SMAP 成员木村拓哉开头微博,画风平易近人,活跃得像个高仿号。2020 年 1 月 8 日,木村拓哉首张个人数字专辑《Go with the Flow》在网易云音乐、QQ 音乐等平台全球同步上线。这也是杰尼斯事务所首次在中国开放数字音乐售卖,在日语音乐圈具有标志性意义。
在开放合作、入驻微博、发数专等系列操作下,日本音乐产业似乎终于”村通网”了。但众所周知,数字音乐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出现,并于 2015 年超过实体音乐的市场份额。
那么,这个节点拥抱流媒体,日本还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吗?
从抗拒到接受到主动拥抱流媒体,
看日本音乐产业的变迁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全球音乐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在旺盛持续的实体消费支撑下,日本市场以反潮流的方式逆市上扬,并于 2013 年日本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录制音乐市场。这也是自 1973 年 IFPI 统计以来,美国首度被其他国家超越。
行至 2018 年,日本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录制音乐市场,为艺术家和唱片公司创造了 28.7 亿美元的收入,是排名第三的英国市场的两倍。
根据日本唱片业协会 RIAJ 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以 Spotify 为代表的付费订阅和广告支撑的流媒体服务在日本创造了 419.7 亿日元(3.85 亿美元)的收入,比 2018 年的 313.7 亿日元增长了 33.8%,相比 2017 年的 238.9 亿日元几乎翻番。
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实体唱片的衰微,也是近几年日本音乐产业最大的变化。
据 RIAJ 在 2018 年的一次调查发现,48.6% 的受访者表示使用 CD 听音乐,65.9% 的受访者使用 YouTube 收听音乐。
尽管如此,CD、蓝光光碟、黑胶为代表的实体唱片仍然是日本录制音乐的市场之王。数据显示,2019 年,实体唱片的收入仅下降了 3.0%,全年产生了惊人的 1495.5 亿日元(13.7 亿美元)的收入,在整个音频音乐市场占比超过 70%。
但流媒体的时代车轮仍然滚滚向前,日本也不例外。2019 年,流媒体占日本音频音乐市场收入的 19.3%,高于去年的 14.6%。而从 2005 年开始,日本的实体唱片销售就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根据 RIAJ 历年数据来看,实体唱片销售额在 2018 年已经下滑到 2403 亿日元,与 2005 年的 4222 亿相比,近乎腰斩。
换句话说,在实体唱片下滑、流媒体兴起的大势下,日本音乐产业正处于实体向数字的转型阶段,对流媒体也从抗拒到接受到主动拥抱。但从现实来看,似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一方面,基本盘上实体仍然占据主导,但要想从存量挖增长,并不容易。
根据 RIAJ 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共有 1882 家唱片店,同比减少了 7.9%,与 1989 年底的 6213 家相比,仅相当于巅峰时期的 30.3%。市场需求的萎缩,也将进一步挤压实体销售网络的生存空间。而在实体持续下滑的过程中,如果流媒体的增长跟不上,两者造成的空缺将越来越大,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虽然流媒体已成为日本年轻消费群体的主流,但严苛的版权法、偏保守的产业方仍然是后续发展的阻碍。
比如,为了保护传统唱片业的发展,索尼音乐就采取了”消极”措施抵制数字音乐的大规模侵袭,直到近两年才允许 iTunes 在日本销售旗下艺人的音乐。与此同时,像 Spotify、Deezer 这样的全球流媒体服务都难以与日本唱片业达成协议。
Spotify 在 2016 年 9 月进入日本市场,部分原因就是此前日本唱片公司对其广告支持的免费增值服务模式持拒绝态度。目前,Apple Music、Google Play 和 KKBox 在日本都不提供”免费增值”服务。
但好在,日本音乐产业这几年终于决心加入到流媒体的浪潮,且积极海外扩张。而J-POP(日系流行音乐)、J-ROCK(日系摇滚)、二次元文化等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都拥有广泛的接受度,也都是”酷日本”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优势。
事实上,在日本二次元文化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中国市场对日本音乐需求非常旺盛。网易云音乐后台数据显示,2016 年日本音乐播放量以及以日音为主的 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音乐的总播放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日语歌曲播放量同比增长达 80%,ACG 歌曲播放量同比增长达 280%。音乐用户方面,日语歌曲听众普遍年轻化,90 后、00 后占比最高。
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案例可能会更加明显,这家有 110 年历史的日本最古老的唱片公司,为进一步助推全球事业的发展,特意设立 “NIPPONOPHONE”品牌,致力海外探索。
2018 年 9 月,在看到日本音乐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潜力后,日本哥伦比亚最终选择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合作,其董事长阿部三代松称这次合作”是日本哥伦比亚探索中国音乐市场过程中值得纪念的第一步。”
无论是在本土拥抱流媒体浪潮,还是向海外探索寻求突破,对于正经历转型阵痛的日本音乐产业,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还存在不少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