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只要临床、CT特征符合 就按确诊病例管理

北京佑安医院专家回应出现核酸检测“三阴”患者现象

只要临床、CT特征符合 就按确诊病例管理

近期,北京出现一个病例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情况。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梁连春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临床上靠的是综合诊断,而不是靠某一个临床表现。有相关临床症状,但核酸检测多次无法确定的仍按确诊病例来管理。”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市级定点收治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目前已有150余名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

梁连春说,新冠病毒的流行正好和流感季重叠,而且两个疾病临床表现非常类似,对于这样的病人,前期的病例主要是根据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我们非常重视流行病学史,结合流行病学史可以得出有效判断。在这个季节,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加上影像表现,再加上核酸检测,一般临床诊断没有问题。”

“对于部分病人来说,采集了咽拭子检测后是阴性的,但是通过肺泡灌洗检测才发现是阳性的,临床上确实有这种现象。”梁连春解释,这跟采集标本的方式方法有关系,也跟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有关。

“新冠肺炎的患者一部分是筛查出来的,比如某患者的亲戚、同事得了这个病,他是密切接触者或是疑似病例,来做了核酸检测,他可能是阳性的,但是没有临床表现,一段时间之后大部分病人会出现症状,但很少部分没有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同时,跟试剂盒的敏感度也有关系。有的患者发病确实非常早,就是采不出来。在发病过程中,采集肺部的深度痰液标准,能提高一部分准确性。”

类似上述情况,确实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对此,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化解,比如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并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响表现,综合去判断是不是新冠肺炎。”梁连春说。

“从临床表现和肺部CT影像表现来看,跟新冠肺炎表现非常类似,但是做核酸检测三次都做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怀疑是不是这个病,对于这个病例也要按照确诊病例来管理,不会轻易放过。”梁连春说。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专家访谈

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赵建平——

阴性不代表完全无病毒 还要结合临床表现

日前,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等话题,回答了相关疑问。

北青报:为什么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呢?

赵建平:我们做的检测都是通过鼻、咽拭子来做的。这个鼻、咽拭子的检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样本采集是否到位、检测试剂的情况等,所以检测结果是阴性,不能够完全说明就没有病毒了。

北青报:那么如何看待“三连阴”的检测结果呢?

赵建平:对于阴性的检测结果,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看病情是不是有所缓解。还有就要看病人的病程时间是否到了。如果这个病人的检测结果是阴性,但病人的病程是半个月以内,那么这个阴性的检测结果是不能得到保证的。

因为这个病毒感染肺部后,病程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完全转阴的话需要一段时间去产生抗体把病毒清除。一般来说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把病毒清除掉。

北青报:可否改进我们的检测方式呢?比如像“三连阴”的病人是用肺泡灌洗方式确诊的。

赵建平:不实际。肺泡灌洗是有创(操作)的,需要插管。它不是做常规的,极少数病人需要这种方式,大部分病人还是通过鼻、咽拭子来检测。

北青报:现有检测标准是如何的?有的病人称其CT显示有感染,核酸检测为阴性,医院暂没收治。

赵建平:出院是一个概念,入院时的诊断又是一个概念。“检测结果为阳性”作出入院标准,在武汉与湖北的部分地区,建议把它改变一下。很多病人是阴性,但却是很典型的病毒肺炎,这种可以根据我们的临床诊断进行收治。如果把这种病人作为疑似病例,放在一般的发热病房或发热门诊,那是不够的。

北青报:阴性是否能代表病人的传染力较低?

赵建平:可能有较低的传染力,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检测结果不一定准确。

北青报:有没有可能遗漏掉一些真正被感染的病人?

赵建平:像在武汉地区有些病人一住就是三四个星期,而外面还有很多病人需要治疗,所以我们制定这个出院标准,也会考虑这个因素,会在病人出院后要求他们居家隔离一段时间。

北青报:有些住院的病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出院要做两次核酸检测?

赵建平:对于住院病人来说,出院前的(检测)要求严格是好事,(对病情)可以起到把关作用。

文/本报记者 张夕

相关新闻

美英各有一种新冠疫苗有望投入临床试验

新华社电 美国和英国机构7日分别宣布,双方各有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进展顺利,不久有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7日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生物技术公司莫德纳共同开发的新冠疫苗有望在两个半月内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

福奇在美国卫生部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研究人员从中国同行公布的病毒基因序列中获得数据,成功将基因注入莫德纳公司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平台中,使其开始指导蛋白质合成,这标志着疫苗开发的第一步已取得成功。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把这些蛋白质注入小鼠体内诱发免疫原性。如果一切顺利,两个半月内将可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