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在机场、高铁等人群密集处,甚至进入单位、菜市场都会被工作人员“用一把枪顶在脑门上”,而这把“枪”就是近日大火的体温检测仪。随着更多场所需要激增,更先进、能对应高密度人群和场景的测温设备正在密锣紧鼓上马。
而红外体温检测仪则依靠着非接触、直观等优点异军突起。据了解,通过使用红外体温检测仪,进出人员中有体温异常者会被自动识别,安检人员可快速筛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南都记者获悉,近日通信运营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企业纷纷推出红外测温设备,而这些红外测温设备也已经落地医院、机场、市政机构、购物中心等多个场景。
抗疫神器红外测温仪落地应用
2月4日凌晨,一批“5G红外测温”设备在雨中运抵机场,广东移动工作人员紧急将这批设备送至深圳大学总医院进行安装调测。在医院门诊大厅的“5G红外测温”区,进入人员穿行通过检查区域便可快速、安全完成体温检测。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蒋俊鹏表示,“5G红外测温”为医护人员、患者们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在有效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的同时,为科学防控疫情提高了效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内已有多家医院启用“5G红外测温”。在广州,广东移动3天内紧急完成了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5G网络建设与信号增强保障,并在急诊区布放了“5G红外测温”应用,为患者开展非接触性体温初筛,大大减少接触交叉感染风险。此外,在汕头金平区人民医院,“5G红外测温”也顺利安装“上岗”。
广东移动应用在医院场景的红外测温设备。
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日前印发《关于组织做好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将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等产品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运输保障工作。
《通知》指出,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红外体温检测仪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装备。
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纷纷推出红外测温产品,驰援疫情阻击战。除了广东移动外,2月5日,广东联通也告诉南都记者结合当下生物识别技术、热成像测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及5G等技术手段,推出了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新兴”)则表示,近日将自主研发的5G巡逻机器人升级为疫情防控模式开展移动式红外测温筛查;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旷视”)也推出了“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解决方案;而联想集团方面也告诉南都记者近日红外热成像智能体温检测系统已经上线……
旷视科技推出的人像识别红外测温。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红外线测温实际上就是热成像测温,比起现在市面上的小型额温枪,红外线测温仪既不用机器接触、没有人工干预,又可以进行远距离探测,而且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也意味着这种“非接触式”检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接触性传染的概率。
据广东移动方面透露,“5G+红外”测温应用可实现对多人同时扫描,红外精密温感探测仪在距离10米处就开始探测,可以记录被测人员的头像图片及对应体温,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5G+红外”测温信息化应用一般都是放在闸机、出入口,“具体摆放位置要看用户的要求。”
机器人、AI、5G齐上阵
南都记者梳理已推出的红外测温产品发现,虽然功能类似,但各家都使出了“独门科技”,哪怕适用场景一样,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力。
“请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近日,在广州南沙万达广场、上海南京路、贵阳龙洞堡机场等区域,高新兴自主研发的巡逻机器人不停来回喊话,提醒市民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范。
高新兴自主研发的巡逻机器人
高新兴方面告诉南都记者,其公司研发的红外测温技术是搭载在自主研发升级的名为“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上,“有5个高清摄像头进行高精度红外热成像,同时可以做到头部区域精准测温”,可实现红外线5米以内快速测量体温,并识别过往人员是否戴口罩,启用疫情防控模式。据悉,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款用于测体温的巡逻机器人。
该负责人称,高热报警带宽可以由客户设置,“比如高于37.3摄氏度就自动告警,可一次性测量10个人,温度误差在0.5摄氏度,人员移动到哪,机器人可以实现快速记录。温度超过设定值,或发现行人不戴口罩,机器人立马启动报警系统。”
广东移动技术专家则表示,红外测温的视频等数据必须传回后台监测平台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但在实际部署过程中,网络线路铺设成为难点之一。“5G高速率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摆脱线路的束缚,5G红外测温方案更加灵活方便,更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上海电信推出的“热成像人体测温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红外线监控摄像头采集目标群体,通过体温与黑体辐射比对,应用5G无线传输,在电脑终端实时显示人体体表温度。同时,一旦有人员被测出体温超过告警温度阈值,或有疑似发烧的症状时,设备除了告警,还将把信息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到相关部门。目前,这样的设备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区按需上岗。
旷视科技业务产品部高级产品经理刘瑞伟表示,“传统(手动)的红外测温是人工检测,无法智能识别,往往需要二次手检。而我们刚刚研发出来的AI测温系统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研发重点放在对远距离的测温精度以及高密度人流量的可用性上。”
“口罩不会对测温有影响”
旷视品牌与公关部经理秦雪松告诉南都记者,2月4日,旷视AI测温系统已正式上线,并率先在北京市海淀政务大厅和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具体而言,旷视针对戴口罩遮挡进行了专项模型优化,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积遮挡人脸的情况下,系统也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筛查通行人群,识别误差±0.3℃,大众无需摘下防护也无需排队聚集,大大提升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检测效率。系统另外的一大特点是可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一旦有疑似发热人员出现就会自动报警。结合旷视自研的人体ReID检测检索技术,系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筛查发热人员位置线索,以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和医学观察。
刘瑞伟表示,此系统的智能疑似高热报警带宽可达到每秒15人,且一套系统可以部署16个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管控。这样一来,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在 AI系统的辅助下,仅需1名工作人员就能够管控现场,大大降低一线工作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当初研发这套系统最大的技术门槛就是戴帽子、口罩的人脸识别。”刘瑞伟告诉南都记者,鉴于目前的疫情形势和天气问题,人们出门在外很难不戴这两件东西,这就增加了识别难度。
那么该怎么办?刘瑞伟称后面通过的方案是利用人脸识别摄像头找到测试区域,把其映射到热成像摄像头中。接下来,要取出这片区域的温度,通过一定补偿算法来给出实际的体表温度。
而类似的测温方案也落在高新兴的“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上,高新兴负责人表示,现在针对口罩佩戴者的温度检测已经没问题,“口罩不会对高新兴机器人测温有影响,机器人主要采集头部、额头区域的温度,即头部区域精准测温。嘴巴乃至身体的温度不重要。”
不过该负责人也坦承,可能还是会有误差,“有影响的是帽子盖住额头,刘海盖住额头等。”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人脸区域不同物体发射率的影响。
而刘瑞伟则表示,口罩问题已经解决,但是现在比如护目镜、防毒面具等设备,甚至室内外温差如果过大,也可能会有误差,“这套系统是紧急出炉的,还需要完善”。
5G红外测温设备一台十几万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的红外测温仪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手持红外测温仪,可以在1米外进行面阵非接触式测温,据悉该种设备价格约在数千元,可以接在已有的人脸识别打卡器上,实现体温监测;第二种是接入门禁设备等终端就能使用的小型红外测温配件,最近各家企业紧急研发、推出的大多是第二种,用于写字楼、机关等单位出入口场景;而第三种是用在高铁、机场、医院等大型公众聚集场所。
广东移动、广东联通推出的5G红外测温设备就是针对单位出入口场景。广东联通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一套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含平台)价格为16万,而广东移动则表示价格一套设备约为十几万。
广东移动相关负责人透露,“5G+红外”测温引起各界积极关注,医院、党政部门、口岸、企业等希望能尽快部署使用。目前,全省已有不少单位向广东移动提出使用“5G+红外”测温应用需求。其表示“为配合做好春节后人流返程高峰的防疫工作,我们已联合10多家厂家正在日夜加班赶制设备。” 不过现在仍是供不应求,目前全省已有200多套设备正在紧急安装使用,优先保障医院、交通枢纽、政务服务中心等,预计后续还有超1000套设备陆续安装使用。而广东联通方面也表示,目前广东全省已经有超1000多套的需求。
此外广东联通方面还告诉南都记者后续会把“5G+红外”测温整合到联通5G+智慧园区方案,提供包括5G专网、测温、安防、消防、智慧停车、智慧路灯、环境监控、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应用市场化运作。而广东移动方面则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5G+红外”测温应用方案,结合具体需求可与智能体温检测云平台和疫情防控系统联动,进一步提高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追溯的防疫抗疫全流程效率。
不过旷视方面则称目前产品还没有定价,此次推出的系统只是为了支援国家,尚没有市场化的计划,“还需要完善”。
国务院要求保障生产运输
2月6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以下简称《防控指南》),内称企业应在开业前,准备防护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消毒水/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等防护用品,配备红外线测温仪等。
虽然《防控指南》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使用红外线测温仪,但是随着复工时间的逼近,广大学子开学,红外线测温仪将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因此,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将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等产品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运输保障工作。
而近日,工信部下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红外体温检测仪产能将得到空前释放。其中,手持红外测温仪2019年产量30万台,预计2020年将达到65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