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感到无聊?可能只是隐蔽的自恋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人很容易受到无聊情绪的影响,其中不乏“隐性自恋者”、低自控者,目前,研究人员分析无聊情绪产生的原因,将揭示关于这种神秘情绪的真实起源。

无聊是人们对单调乏味活动的一种情绪直接反应

气阀产生刺耳的声音、火箭点火发射时产生强大的推背感,这些短暂的瞬间很可能是你生命中最后宝贵的时刻。

众所周知,太空旅行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行,1982年,前苏联宇航员瓦伦汀·列别捷夫(Valentin Lebedev)在其职业生涯中第二次太空旅行中,感觉到火箭左右摇摆,似乎失去了平衡……最终,他感觉到自己离开了地面,当同行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发出兴奋的惊叫,但他们也不知为什么会这样。

尽管列别捷克和同伴们太空之旅初期非常兴奋,但很快这种感觉就消失了。他在“礼炮7号”空间站执行任务持续了7个月,刚开始一周的时间,他就感到无聊了,事实上,此时空间站仍和携载他们进入太空的火箭一样,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保持8公里/秒的速度运行,可是他们似乎不再兴奋,更多的是太空生活的无聊空寂。

通常我们倾向于认为无聊是对单调乏味活动的一种非常直接的反应,毕竟很少有人声称自己喜欢洗碗或纳税,如果你喜欢这样,那么就让人们认为你的思维不正常。无聊是一种非直接的情绪表达,数十年以来的研究表明,无聊情绪既神秘又痛苦,而且每个人对单调生活的处理能力存在惊人的差异。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无聊实验室”研究员詹姆斯·丹克尔特(James Danckert)称,我认为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无聊的事情,而一些人非常擅长处理无聊处境。

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参与者在实验中出现心不在焉、无聊空寂,这项实验是将参与者单独关在一间房屋中,结果显示,大约25%女性和67%男性在房屋内独处15分钟后就倍感无聊,故意使用屋内供电设备对自己进行电击,其中一位参与者甚至对自己身体电击近200次。此外,一位男子依据3750年前泥版菜谱,重新制作了一次巴比伦盛宴。

另一方面,一些人会积极寻找被认为乏味枯燥的事情去做,1986年,隐士克里斯多·奈特(Christopher Knight)驾车前往美国缅因州一片森林,此后的27年自己一直居住在这里,他声称自己在森林里生活时从未感到过无聊,尽管他自已承认,他在森林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所事事。

宇航员哈德菲尔德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只有无聊的人才会感到无聊”!

关于无聊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当时的哲学家塞内加可能已经开始抱怨无聊的悠久传统惯例,一次他与朋友进行枯燥沉闷的通信中问道:“我们还要忍受同样的事情多久?”然后继续写道:“我不会做新的尝试,我也没有看到什么新鲜事物,我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反感讨厌。”

之后中世纪出现了“懒惰(acedia)”一词,它源自希腊语,意思是“漠不关心”,被基督徒认为是一种罪恶的冷漠或者消极情绪。

虽然英语单词“无聊”在19世纪初被发现,但直到作者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他的一部小说中才提到它,被公众所认知接受。

现今人们的生活似乎无聊无处不在,它有时被描述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瘟疫,早在2016年,一位法国工人被他的前任老板控诉“工作倦怠”,最终老板胜诉,“倦怠”的工人被辞退。90年代中期至今,全球出现了一种新的无聊形式——“手机无聊”,即人们漫无目的地浏览手机应用程序和聊天软件,现在甚至家中的宠物也出现了“手机无聊症”,沉迷于观看智能手机。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在定义无聊这一概念上意见不一,这使得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会有慢性无聊感,而有些人没有持续的娱乐爱好,也能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元化。

上世纪60-7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将无聊简单地定义为重复任务产生的感觉,这导致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想法:无聊实际上可以提高某人的“觉醒水平”,吸引你的注意力和对你周围发生事情做出反应的能力。例如:在一项似乎支持该观点的研究中,军队志愿者被要求当看到盒子中发出闪光时按下按钮,由此产生的高度警觉和兴奋状态,被认为是无聊产生的。

与此同时,许多其他早期实验使用一种更为常见的方式——完全相反的方法进行定义,从1986年开始,“无聊倾向量表”经常被用于衡量参与者的无聊程度,通过要求他们对诸如“我很容易集中精力在自己的活动上”这样的陈述进行评价。在该情况下,如果他们表示自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就表明他们不容易感到无聊乏味。

目前心理学家知道至少有五种类型的无聊方式,包括:“校准性无聊”,即当你思想走神,感觉不知做什么;“反应性无聊”,即你对感到有压迫感的群体——咄咄逼人的老师或者工作单位上级,反复思考而不采取实际行动;“探寻性无聊”,即你感到不安并寻找出路;“冷漠性无聊”,即你感到自我放松自由,但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此外还有一种最新发现的无聊方式——“无动于衷性无聊”,即你不觉得自己好,也不觉得自己坏,只是对自己的情绪无能无力,无法掌控。

研究表明,无论你经历哪种类型的无聊方式,单调乏味都会在大脑意识中留下相关特征。研究员丹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对毫无戒心的志愿者的大脑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期间播放视频使志愿者处于高度无聊状态,播放视频的内容是两位男子晾晒清洗的衣物,偶尔两人在晾晒时撑平衣角。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默认模式网络”中存在无聊和活动之间的关联,“默认模式网络”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大脑区域,通常情况下与心不在焉的状态有关。当你没有其他任务要做,周围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你的大脑就会活跃起来。

无聊信号会真实告诉你,你无法与世界互动,这将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控制力,并且实际效率较低。就像其他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悲伤等,无聊有可能演变成激励我们。我们真正想要的是认知投入,我们希望使用自己的智力资源用于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独居许多年,而有些人却在独居15分钟后就准备接受死亡电刑,因为他无法忍受孤单乏味的生活。某些环境的客观条件会让人们感到枯燥,但只有少数人会认为自己很无聊,一些人会产生不安感,并找到扭转局面的方法——他们的意识中注入一种目标感。

以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 Hadfield)为例,他与列别捷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德菲尔德在2012年的国际空间站旅行中,他显然从未经历过无聊时刻,尽管他与同伴沟通较少,仅处理一些重复性任务。

哈德菲尔德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只有无聊的人才会感到无聊”!据悉,他在太空旅行期间进行了多项任务,在工作之余利用失重状态表演了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太空怪人》(Space Oddity),他说:“在太空旅行期间,如果你仅限于同伴谈话交流,会变得很无聊。”

对于容易感到无聊的人而言,坏消息是这种易感性与一系列其他问题有关,例如:冲动行为、滥用药物、赌博成瘾、强迫性使用手机、抑郁症、身体疼痛的精神创伤等。有趣的是,它似乎也与一些人格障碍有关。

产生无聊感的一种人格障碍是自恋,这实际是一种自恋孤僻症,即人们对自己的重要性产生夸大认知感觉,这通常是某些政客的特征,是一种“隐蔽的自恋”。往往这些人会认为自己才华横溢,但却未获得应有的赞扬,他们希望整个世界都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目前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无聊与自恋等人格障碍的关联性,但早期理论是,如果你的自身能力与你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你就会让自己注定失败,这将导致你的醒悟和厌倦感。另一种观点认为,一旦某位隐性自恋者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了空洞的赞美之词,他们就会失去兴趣,开始认为许多事物无聊枯燥。

,例如:隐性自恋者心理健康程度较低,而显自恋者却相对快乐,自尊程度较高。

其他与无聊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生气、神经过敏,一些好斗的司机在驾驶车辆时很容易产生“怒路症”,情绪波动很大;此外,一些人容易神经过敏,产生高度焦虑、内疚和嫉妒。总而言之,容易产生无聊感通常不是一个好征兆,部分原因可能是缺乏情绪控制所致。

我们需要尝试理解这些关系的因果本质,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例如:在无聊和抑郁的关系中,是否无聊先于抑郁,它是人们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吗?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最终的问题是,这些容易受影响的意识行为是后天练习的,还是无聊感是遗传的?就像所有的人类情绪一样,无聊很可能是后天练习与先天遗传因素结合形成的。很可能宇航员哈德菲尔德在童年时期就练习了自己应对无聊的能力,同时,他也注重能力锻炼,尤其是从事宇航员生涯,懂得如何在枯燥乏味的太空旅行中充实自我。

所以,当人们发现自己抱怨生活如此乏味时,可以想一下宇航员哈德菲尔德和列别捷克如何度过太空旅行,你可能会发现,当自己感到无聊之时,只是一个视角问题而已。

人们为什么会感到无聊?可能只是隐蔽的自恋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