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IPO大年:大江大河,有大鱼

  疫情为独角兽上市带来历史性的时间窗口。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几天,小巴的朋友圈已被“蚂蚁金服官宣上市”刷屏,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蚂蚁集团”)科创板+港股同步上市实锤。

  2019 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200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 170 亿元人民币。目前,官方尚未就最终估值对市场明确表态,但市场猜测蚂蚁集团寻求至少 2000 亿美元(约 1.4 万亿元人民币)的 IPO 估值。可谓二级市场的新晋“巨无霸”。

  还有媒体报道,7 月 20 日官宣当天,马云来到蚂蚁集团办公地,与员工拍照、留念。小巴听闻,当天从蚂蚁集团整层楼传出一阵欢呼声,看来那是财务自由的声音啊。

  蚂蚁集团在中国资本市场溅起的浪花虽大,但也仅是今年 IPO 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全球疫情尚未停止,但不妨碍中国资本市场的火热。据 Wind《2020 半年度中资企业 IPO 排行榜》,2020 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共完成 IPO 上市 174 起,数量较 2019 年同期增加 56 起(增长 47%)。

  具体来看,在A股上市的企业占了大头,达到 68%,港股次之,为 22%,美股为 10%。

  另据《国际金融报》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 IPO 过会率高达 96.82%,157 家公司上会仅有一家被否。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这波 IPO 热,但肯定是感受到了 7 月以来A股的气势如虹。

  在这个火热行情下,新晋上市企业更是涨势凶猛。

  7 月 16 日,中芯国际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以 95 元/股的价格开盘,较发行价猛涨 246%,公司市值一度高达 6783 亿元人民币。不过后来几天出现大幅回调,目前(昨日)市值跌到了 5837 亿元人民币。

  7 月 20 日,“A股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上市首日涨幅达到 222%。昨日继续疯涨,涨 27%,较开盘价上涨 30%,盘中触发临停,总市值逼近 1100 亿人民币。

  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厂旗下独角兽也很亮眼,甚至已经出现了独角兽扎堆上市的迹象。

  比如,前几日,有消息称,滴滴已在与投行洽谈,最快会在今年年内赴港 IPO,目标估值超过 800 亿美元。对此,滴滴官方未予置评。

  京东旗下估值 2000 亿元人民币的独角兽京东数科,已经在寻求科创板上市。

  另外,字节跳动、快手等公司的 IPO 进展,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这波 IPO 热潮,跟科创板从无到有,再到当下的热,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今天也恰好是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年来,科创板已上市 132 家企业,合计首发总募资额达到了 2049 亿元人民币,并创下多项纪录。

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现场
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现场

  对于国内独角兽而言,以前亏损的、同股不同权的、红筹背景的公司无法登陆A股的障碍被打破,以及审核标准的明显下调,让独角兽们跃跃欲试。

  说到这里,正在读文章的你,是否也有些按捺不住,想入市或加仓?先不急,我们不妨多做一些了解,为何疫情下中国资本市场引来了 IPO 热?独角兽扎推上市是为何?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时机?在火热的市场行情中,我们先来听听大头们理性冷静的声音。

  其实,就算这次疫情没有暴发,2020 年也会是一个 IPO 大年,是硬核科技的快速发展年。

  原因是:1 月中旬,中美贸易协定签订后,最大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至少短期内),市场整体情绪会比 2019 年乐观。再加上中国金融改革加速,资本市场“慢牛”在春节后已成定局。以及硬核科技创业创新成为主流,资金大量投向硬核科技(如 5G、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领域。

  上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头部创业公司,如字节跳动、滴滴、快手、贝壳等大概率会登陆资本市场,部分 AI 时代快速发展起来的公司如商汤、旷视、优必选等也会尝试冲击上市。

  疫情的到来,虽然推迟了“慢牛”,但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全球放水,中国虽不像美国那样疯狂,但确实也在放水。“房住不炒”下,水不能像以往那样流向楼市,流向股市已经非常明显。

  龙王下雨,IPO 估值水涨船高,上市后收获高市值,这不就是企业梦寐以求的。

  比如最近上市的寒武纪,去年营收 4 亿,开盘后市值破 1000 亿,太疯狂了。芯片是国家战略没错,那也得看公司利润。但这恰恰反映了市场上水多,而且水灌下来就是要扶持这些新基建产业的。

  因此,在明年疫苗上市之前的这半年,便是特殊历史阶段留给企业尤其是独角兽 IPO 的时间窗口。

  在这股 IPO 热潮中,蚂蚁集团十分特殊,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或将开启独角兽 IPO 的新模式,在港交所上市对接国际市场,而未来A股大概率是慢牛行情,独角兽能在A股获得更高的估值。

  此外,这两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步伐比想象中更大,科创板更为公开透明的机制,为科技企业打开大门,科技企业不怕公平竞争,就怕 IPO 流程的繁琐和高门槛。

  从长远看,中国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既不能只有沪深 300,也不可能仅依靠茅台、工行这类传统公司。

  而且,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上的决心和动作,也为独角兽登陆资本市场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大江大河才有大鱼,相信未来A股肯定会出现超过茅台、工行等传统股王的科技股。

  我认为今年 IPO 大热原因如下:

  1、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困难。很多基金项目自身很难募集到资金,今年的投融资案例与往年相比也少了很多。但很多公司在运营中需要大量资金,迫于无奈,只能去二级市场发行股票、基金。

  2、今年很多科技企业回归A股。去年,科创板开板,增加多种上市条件,让企业有了更多选择。

  3、受到国际市场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美国资本市场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使得之前热衷去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转回A股,而且瑞幸丑闻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产生了不信任。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角度,我们也乐于看见独角兽登陆科创板,甚至让其成为科创板乃至整个A股的龙头。尤其是拥有国民应用的企业如蚂蚁集团、滴滴、字节跳动等,若能直接在A股上市,国内股民也能分享到独角兽增长带来的红利。

  同时,像寒武纪、中芯国际这样偏重于硬件的独角兽,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希望,因为过去,我们在芯片、AI、操作系统等方面是非常落后的。

  但目前由于大家对于芯片、AI 等板块的关注过热,导致科创板部分企业市值过高,比如中芯国际去年在港股的市值只有 500 亿港币,今年在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达到了 6000 多亿元人民币。随着中概股回归,独角兽纷纷在科创板上市,未来会趋于理性。

  当然,下半年,IPO 大热还将继续。

  今年 IPO 大热,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端,因为供给端的热是常态,如果遇上市场行情不好,就会出现所谓的 IPO“堰塞湖”。

  今年疫情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行情转好,大量资金涌入,不仅二级市场的需求增加,一级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直白点说,这是由资本市场行情偏好所导致的 IPO 热潮。

  而对于独角兽的扎推上市,主观角度看,科技企业永远缺钱,即便成熟的科技企业,也需要不断布局新领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投入科技研发等。客观角度是得益于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并且,科创板给上市公司的估值也非常高,平均在百倍以上,这对于科技类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

  对投资者而言,要非常明确地知道,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一定是科技创新,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诞生出属于我们的 FANG(Facebook、亚马逊、奈飞、谷歌等),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技产业就是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方向,不管是科创板还是未来的创业板都会往这个方向去引导,相对于传统企业,科技类企业的估值也会有更大的市场议价空间。

  要警惕的是,诞生中国版 FANG,一定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的事,需要前期不断地激烈竞争才能产生。这意味着投资风险极大,这跟传统行业还不一样,投资者一旦押错科技类个股,几乎是满盘皆输。

  所以必须要改变以往单纯听消息,看公司名字,甚至听信传闻这种押注式的投资方式。建议个人投资者通过行业指数、专业基金参与投资,拥有自己的资产配置逻辑,去参与中国这波科技创新带来的历史机会。

  今年上半年 IPO 的企业,基本在疫情暴发前就已经在上市流程中。时间拖得越久,越容易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耐心,会影响企业股票的发行。所以,这些企业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疫情暴发后,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以及沪深交易所的应对措施很及时,将 IPO 的各个流程都进行了线上化,使疫情并没有阻碍到企业上市流程的推进。

  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证券法的修订,核准制下的 IPO 难度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大幅降低,审核节奏也随之加快。科创板的发展更是步入了正轨,为科技创新型初创期、发展期的企业打开了上市渠道。

  疫情下,中国股市相对于全球股市表现更加稳定,也加强了拟上市企业对A股市场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科创板运行一年,也已发展成熟,能吸引到蚂蚁集团这样同股不同权的企业登陆,使其获得高估值水平。反过来,蚂蚁集团、京东数科这类企业在未来登陆科创板,也能增加科创板整体的明星示范效应。

  作者:李梦清、邓一鸣 ,当值编辑:麻酱

  责任编辑:何梦飞 ,主编:郑媛眉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