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骐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已经成长为国民企业的蚂蚁,显然深谙此道。
“我们去上市的地方,必须对未来世界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创新的发展是支持的”。
马云在 2016 年谈到蚂蚁上市时这样说到。
今天,这个地方终于找到了。
7 月 20 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务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
二季度 GDP 增长转正、北京应急响应降至三级、全国院线重启…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如果说“韧性”反映的是一种短时间内快速复苏能力,那么蚂蚁牵手科创板则是从更长远的角度,为中国经济点赞。
长久以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首选海外上市,导致中资资本无法更多地从中获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的科技股“五大天王”,直接带来了美股的十年牛市繁荣。
如今,蚂蚁选择拥抱中资资本,在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 2020 年,这无疑将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也会产生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优势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
如果多年后再回看,毫无疑问,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标示性的事件之一。
1
想要理解蚂蚁选择在国内上市的意义,我们不妨先把目光转向菜市场。
菜市场和股票交易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上市公司就如同一个个菜商,他们需要入驻某个菜市场后,才可以出售自己的商品。这里的菜市场就是股票交易的板块(交易所),比如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而商品则是自己的股份。
有的菜市场入驻的门槛很高,收取很高的摊位费、卫生要求极为苛刻,将众多商户拒之门外。这就好比主板,他们在财务、关联交易、主体资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导致只有少数大公司可以能登陆主板。
还有一些“菜市场”的入驻门槛相对较低,成为了更多中小企业的选择。
除了入驻门槛外,各个“菜市场”还有其他的不同之处,比如覆盖的顾客(投资人)、商品品类(行业)、商品价格(公司估值)等。
当然,菜市场也会有兴衰周期,尤其当大环境发生整体变化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也会在这个行业发挥效应。
今年以来,由于被视为疫情爆发的源头以及重要的传播渠道,国内各大菜市场就纷纷进行了整改。相比之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在数年前就已开始,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过去的 20 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 20 年。
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等优秀公司不断涌现——福布斯 2020 全球企业榜显示,目前,美国和中国已经牢牢占据了全球实力最强的科技公司前十名。但很遗憾,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优秀互联网企业均无缘国内资本市场。
过去的 20 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改革的 20 年。
随着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推出,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尤其是近年来,CDR 发行、注册制试点、科创板成立,预示着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科创板于 2019 年 6 月 13 日正式开板;7 月 22 日,首批公司上市。目前,共有 130 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超过 2.4 万亿元。
为什么要设立科创板?
想象一下,卖海鲜的商贩需要冷柜等设备保存商品,在过去,没有任何一家本土菜市场可以满足这些条件。所以他们只能远赴海外进行交易。而现在,一个附带冷柜、冷藏箱等设备的新市场被专门建立。这就是科创板。
科创板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一些符合国家战略、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打造了更适合它们的法规制度、融资环境,吸引这些企业在国内上市,让国人享受这些创新企业成长所带来的红利。
蚂蚁集团在全球拥有用户约 13 亿,其中 9 亿来自中国,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非社交类 App。相关报道显示,蚂蚁集团估值约 2000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纽交所有着全球最严厉、完善的规章制度。显然,如果蚂蚁集团愿意,它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菜场”作为自己二级市场的起点。
因此,这家知名企业的到来,不仅仅创造了历史,更是对科创板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国内的资本市场已具备吸引优秀科创企业的制度和环境。
难怪上交所在第一时间欢迎蚂蚁集团:“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优质科创企业的主市场,科创板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集聚引领效应不断增强”。
2
有了好的制度,一个活跃的菜市场是否就形成了?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定价,一个市场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有一个卖大白菜的商贩,当他入驻某个菜市场后,他的商品应该卖多少钱才是合理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查看这个市场中其他大白菜商户的商品质量和售价,然后拟定自己的价格。
但有的时候,这个菜市场中并没有其他人在卖大白菜,那该怎么办?
有人觉得可以根据其他菜场中的大白菜售价来定价。这当然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不同菜场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同一类商品在不同消费者眼中的价格并不一样。所以,这种定价方式的精确性并不高。
资本市场也是如此。
京东 2014 年登陆美股时,亚马逊已经上市 17 年了;拼多多在 2018 年上市时,阿里巴巴早已获得了美国投资人的认可。
由于和前浪们有着类似的商业模式,投资人更容易理解后浪,便于给出合理估值。换而言之,亚马逊和阿里就如同一杆秤、一个标杆,方便后来者对标,了解自己在二级市场的价值。
创立仅仅一年的科创板正面临这样的问题。
他们所服务的企业大多属于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创新行业,国内二级市场鲜有同类型企业。当这样一家公司想要 IPO 时,它要如何定价?它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科创板甚至整个A股市场都缺少“一杆秤”,一杆衡量创新企业股权价值的秤。
现在看来,蚂蚁集团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如同一场及时雨。这家首位登陆A股市场的科技巨头,当仁不让的肩负起成为“标杆”的重任。
除了在支付和金融服务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外,蚂蚁的数据库、区块链、共享智能等技术上同样处于领先地位。蚂蚁集团 CEO 胡晓明日前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2019 年底蚂蚁的技术服务费已占总收入一半以上,未来五年技术服务费占比将达到 80%。
不仅仅拥有 13 亿C端消费者,蚂蚁还通过支付、金融服务、底层技术输出等业务服务有数千万中小商家。
此外,蚂蚁集团还是国内少数在全球化领域有所建树的科技公司。支付宝在东南亚推出了 9 个本地版数字钱包,并构建了支持中国跨境电商覆盖全球的移动支付网络。
从支付到科技,从C端到B端,从中国到全球,这只独角兽的广泛“兴趣”是它成为标杆的资本。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 年支付公司新增 0.28 万家;金融服务公司新增 5.7 万家;区块链公司新增 1.16 万家;大数据公司新增 2.6 万家。
未来,这些创新企业中的佼佼者必将有机会登陆科创板。他们或许在整体规模上与蚂蚁集团有一定差距,但对标蚂蚁的某块业务,将是它们衡量自身价值的“试金石”。
“公平秤”已经来了,市场繁荣还会远吗?
3
一张流传甚广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显示,蚂蚁宣布启动上市的当天,整栋楼传来了欢呼声,“是财务自由的声音”。事后又有说法称,那只是因为马云出现在办公室,很多人在吵着合影闹腾。
不管真相如何,人们愿意相信、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便是:蚂蚁的上市,将直接造就一批富翁——有杭州人已经在戏谑,房价又要涨了。
当然,放在整个时代的大背景看,这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注脚。
蚂蚁上市带来的利好,远远不是造福员工如此简单。它至少能创下一举三得的局面:
首先,阿里巴巴和众多持有蚂蚁股份的企业将获得显著收益。
其次,一旦蚂蚁集团可以被公开交易,普通股民也将有机会直接购入蚂蚁股份,分享这只独角兽成长的红利。
早在 2015 年 6 月,全国社保基金就以 78 亿元人民币换取当时蚂蚁金服5% 的股份。到了 2018 年 10 月,这笔投资已增值至 500 亿元。可见蚂蚁的成长对缓解社保金压力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才是最大赢家。
科技公司是美国过去 10 年来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也带动了美国股市十年长牛。
2009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标普 500 上涨了 3.2 倍。以“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为代表的科技龙头股中,增幅最少的 Facebook 也达到了 6.7 倍(Facebook 上市时间较短,2012 年才上市),亚马逊和网飞更是分别增长了 41.6 倍和 86.9 倍。
互联网企业同样是中国过去 10 余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A股市场却无法跟着“沾光”。
今天,随着中芯国际、寒武纪、蚂蚁集团等龙头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更多优秀的新经济公司必将慕名而来,进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股市。
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反过来又可以为实体经济增添更多活力。
一方面,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被投标的上市是投资基金主要的推出渠道。一个更规范、更健康并且对新型经济更友好的二级市场,自然会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活力的创新经济领域。
此前,优秀标的一直是A股的稀有物。顺丰目前市值达到 3000 亿元,甚至超过四大航空公司市值之和;茅台市值更是突破 2 万亿元。根本来看,都是A股缺乏优秀标的导致的。
其实A股的潜力并不小。
银保监会刚刚在上周放宽了保险资金入市的限制,预计将带来 6800 亿元的长线资金。此外,中国仍然是储蓄率最高的国家。2019 年,人均存款高达 6.3 万元。这些资金其实都在跃跃欲试,寻求更好的投资标的。
眼下,二季度 3.2% 的 GDP 增速,令中国成为唯一实现正成长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在新冠疫情中“先进先出”,复苏领先全球。但挑战尚存,由于社会隔离措施并未完全消失,消费是宏观经济各部门中恢复最慢的。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压力。
在众多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情况下,蚂蚁启动上市,无疑是为中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已经成长为国民企业的蚂蚁,显然深谙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