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一款自己喜欢的动作武侠游戏他做了一款自己喜欢的动作武侠游戏英文

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武侠文化已经没落了。我试图唤起儿时对武侠的那种想象,去想象那种早已经逝去的武侠的魅力,所以我想做一款纯正的动作武侠

本文为游戏日报【对话制作人】系列文章,如果你对该栏目感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游戏制作历程,欢迎联系我们。

“武侠,是成人的童话。”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大家都看过,快意恩仇敢爱敢恨的江湖十分吸引人,没有现实中那么多鸡毛蒜皮的烦心事,甚至主角还拥有绝世武学,能够以一敌百。让人忘却了烦恼,成了大人们的童话乐园。

但是在一众武侠题材的游戏中,要么是挂机数值,要么是卡牌策略。《末刀》的制作人乌鸦总觉得,这些游戏和他心中的武侠游戏差距很远。没有对敌时的紧张刺激,不够畅快淋漓,也没有那么多的快意恩仇,因此乌鸦决定做一款自己心目中的动作武侠游戏——《末刀》。

不同于金庸的小说,古龙的小说中经常出现高手对决的场景,一招即可分出胜负对决给了乌鸦灵感,因此《末刀》的主角也是这样一名刀客,一刀即可毙敌,同时自己也是如此。

《末刀》作为一款俯视角的动作闯关类游戏,游戏中只有移动、挥刀以及冲刺三个基本操作,主角和敌人都是一刀毙命,玩起来十分刺激,基础操作很简单,但是遇到复杂的关卡可能会比较考验操作。

本期【对话制作人】的嘉宾就是《末刀》的制作人乌鸦,入职腾讯14年,目前在光子工作室群旗下项目组做游戏研发。此前游戏日报曾采访过同项目组的《末剑》制作人庾楼月。

《末刀》此前进行过一轮小规模技术测试,作为腾讯又一款买断制游戏,这款游戏的诞生之路以及后续的规划是怎样的?动作类闯关游戏设计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在腾讯想要做一款自己喜欢的游戏有哪些方式?带着这些疑问,羽羽和乌鸦聊了聊。

以下为采访实录:

羽羽:感谢接受游戏日报采访,麻烦先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乌鸦:大家好,我叫乌鸦。入行原因和很多人制作人都一样,因为喜欢玩游戏,大学又学的是软件,所以就自然而然开始学习游戏制作相关的技术了。

羽羽:期间还做过哪些游戏?

乌鸦:杂七杂八的挺多,我入行比较早,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做棋牌游戏,后来又去了苏州做NDS平台的游戏,然后来了深圳从端游MMO到页游到手游,一路做过来了。

羽羽:为什么要叫做《末刀》?和《末剑》系列有什么联系吗?

乌鸦:这是两款独立的游戏,作品本身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末剑》制作人给了《末刀》很多建议,我们也有很多开发人员同时参与了两款游戏的开发。

羽羽:《末刀》这个游戏怎么立项的?

乌鸦:就是我个人特别想做一款这种硬核的武侠动作游戏,就先做了一款内部体验的DEMO,给部门里的同事都玩了下,大家感觉还行,于是又投入更多精力做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版本,并通过技术测试找了一些玩家试玩,玩家普遍反应挺好的,于是就立项了。

羽羽: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类型的游戏?

乌鸦:小时候特别喜欢武侠,初中那会看了好多金庸古龙,也特别喜欢90年代那会的武侠电影,但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武侠文化已经没落了。我试图唤起儿时对武侠的那种想象,去想象那种早已经逝去的武侠的魅力,所以我想做一款纯正的动作武侠,那是没有数值没有成长的武侠,是真正靠技术去决一胜负的武侠游戏。

羽羽:为什么特别想做一款硬核的武侠动作游戏?

乌鸦:因为我自己本身算是一个硬核动作游戏玩家,从小就看过很多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又觉得武侠和硬核天然很搭配的,所以就自然而然想做一款硬核武侠游戏。

不过也因为目前能力和资源有限,目前只能先尝试《末刀》这种2D俯视角画面表现,去试图传达出我对于武侠和硬核的理解。

当然将来有机会,很希望能做一款真正的3D动作类的硬核武侠游戏,我觉得这也是很多游戏人想做的,我必须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羽羽:在《末刀》的玩法设计方面,为什么想到要做成一刀毙命的形式?

乌鸦:首先从武侠上看,《末刀》受古龙的影响更大一点,古龙小说里经常是那种高手对决一招分出胜负,我觉得这种感觉非常酷,特别有劲和硬核。国产有部武侠片叫《双旗镇刀客》,最后的决战,男主角和反派同时挥刀,忽然一阵风沙吹来,谁也看不清他们到底是怎么出的刀,但胜负已分,反派死前就说了一句话”你的刀法跟谁学的?”,这种感觉我实在太喜欢了。

其次从玩法上看,一刀即死的概念并不新鲜,小时候玩的游戏大多数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魂斗罗超级玛丽都是这种,只是现在很少了而已。和武侠一样,这样的玩法都是存在于过去的概念,他们放在一起更能强化这种“感受过去游戏的快乐”的感觉。当然一刀即死给游戏设计上带来了一些麻烦就是,因为我们是严格无论敌我一刀即死,在BOSS战的设计上就需要更多精力去设计。

羽羽:在腾讯这么多年,想要自主去做一款自己喜欢的游戏,需要做些什么?

乌鸦:主要还是热爱吧,在腾讯做游戏,身边都是热爱游戏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容易进一步强化心中那份对游戏的热爱。如果真的很喜欢做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去想办法做这样的事情,最终让热爱成为去完成理想游戏的强大自驱力。

再往下就是个人能力方面的建设,我自己是程序出身,做了10年的开发,期间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主程岗位,后来转了策划通道。

同时我也会简单画些东西,还会一些3D建模,平时也会自己设计一些手办玩具,之前还给《末刀》的主角做过一个挂卡玩具,然后自己上色,送给了当时的一个测试玩家。

之前还经常会去参加一些Game Jam活动,参加过4次线下的Game Jam,有三次都得了奖。当然能力方面每个人的发展路线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热爱,有了热爱才会有能力方面的持续学习和成长。

乌鸦参加Game Jam作品

羽羽:游戏开发了多久?目前团队有多少人?

乌鸦:已经做了两年多了,目前团队大概是3个全职还有一些兼职的美术同事帮忙。

羽羽:游戏开发过程中有什么趣闻吗?

乌鸦:没有,做游戏很难,没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挺焦虑的。

羽羽:游戏开发过程中有遇到哪些比较大的问题?

乌鸦:因为我们团队人不是很多,所以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人力的问题,但是很幸运我们所在的光子工作室群有专门的美术中心和技术中心,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都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羽羽:《末刀》之前在手游平台上进行过测试,此前测试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后续正式上线后会上别的平台吗?

乌鸦:《末刀》将来也会上PC平台。测试过程中倒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测试期游戏难度的控制曾让我们有些困惑。

我们发现在测试版本倒数第二关的玩家死亡率和流失率都很高,所以我们后来更新了一个测试版本,降低了倒数第二关的难度,结果虽然通关率上升了,但玩家都在骂我们,说我们不应该降低难度。

这也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关于游戏的难度,到底什么样的困难是玩家喜欢的,什么样的困难是玩家厌恶的。在后续的设计中,我们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让玩家觉得难,但又不至于让玩家就此放弃。

偏理论的讲,就是让玩家一直处于心流体验的状态之中,这个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游戏都能做到,很幸运的是《末刀》的玩法机制让我可以去不断尝试和努力做到这样的事情。

羽羽:《末刀》之前测试情况表现如何?

乌鸦:测试表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家对于我们比较极端的玩法普遍还是非常认可的,这加强了我对于《末刀》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的建立是比测试数据本身更有价值。

羽羽:测试后一年多来主要是在做哪些内容?

乌鸦:主要是在做后续关卡的内容。

后面几乎每一章我们都加了很多新元素新玩法新内容,这种做法一般来说就很浪费时间,吃力不一定讨好,但是我始终觉得这是我能对玩家所传达出的最大的真诚。

羽羽:入职腾讯14年,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乌鸦:实话实说的话,大概就是各种团建吧,我能记住的大多数都是跟玩相关的。

羽羽:总结下来,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其实多多少少都会踩不少的坑,对才入行的新人有些什么建议吗?

乌鸦: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听别人的建议(包括我的建议),每个人的路都是要自己走的,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建议和看法,哪怕走了弯路也是值得的,最终你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羽羽:之前我们游戏日报在采访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大学甚至高中就自己开始做游戏的制作人,你觉得如果以后想要入行做游戏,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乌鸦:学计算机或者美术类专业都挺好的。其实想做游戏的话,需要用到什么就学什么就行,自学能力很重要,现在网上学习任何知识的资料都非常之多,不可能学不会的,如果真的学不会只能说明可能你没有那份做游戏的决心吧。

《DOOM启示录》有一段话说的很好:“在信息时代,客观障碍已不复存在,所谓障碍都是主观上的。如果你想动手开发什么全新的技术,你不需要几百万美元的资金,你只需要在冰箱里放满比萨和可乐,再有一台便宜的计算机和为之献身的决心。”

羽羽:最后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乌鸦:祝游戏日报越办越好,希望《末刀》正式版上线后依旧能获得玩家的认可。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