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显也能玩大型游戏核显也能玩大型游戏吗

一、前言

近期的显卡市场比起去年虽然能好一些,但依然十分魔幻——譬如某些厂商最近推出的所谓“大量”原价卡,数百万人去预约,然后能抢到的人数是个位数(果然很大量);再譬如老黄推出的所谓1899的RTX3050,咱先不说该显卡性能比我当年399的矿卡RX580强不了多少,单说价格,没多久就被加价到了2699、2899。

其实作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咱知道目前显卡价格虚高是供需关系造成的,毕竟只要挖姨太还有利可图(虽然国内不让挖了,但大量矿工出海了),显卡的价格就不可能回归正常,但你涨就涨吧,耍猴咱就不能忍了,你放几张显卡就叫大量?你推出个比亮机卡略强的低端显卡,转眼加价到近3000,还美其名曰让玩家能买得起显卡,这不是赤果果的嘲讽我等臭打游戏的智商么?

婶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乎,本人决定进一步优化手头的APU 5700G,将其性能压榨到极致,看看能不能再战五年。

提前预告一下,本文有大量的折腾教程及测试数据,干货十足,手头有5600G、5700G等APU的等等党可以借鉴。

二、测试平台介绍

以下测试平台,一是为了方便(有些配件是手头现有的),二是尽可能地减少测试中的瓶颈,故而并没有太多讲究配置的合理性,需要配机的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这次测试的主角自然是AMD R7 5700G了,该U拥有和5800X接近的规格,而且还附赠了内置显卡,价格只要2000出头,在亮机卡都涨上天的今天,其性价比无疑是比较高的。

5700G的CPU内核部分采用8核16线程规格,基础频率3.8GHz,加速频率4.6GHz,L3缓存16MB;GPU内核部分采用了Vega8架构,拥有8组CU,频率为2GHz。

另外要注意的是,5700G的PCI-E控制器用的还是3.0版本,一共给了24条PCI-E通道,其中4条用于连接FCH芯片,所以5700G(包括5600G)性价比最高的用法是搭配B450主板。

附件一览,还提供了一枚铝挤散热器。

CPU的外观和ZEN3系列其他CPU差不多。

对于内置显卡的5700G等APU来说,由于内存频率等于显存频率,故而内存对APU的加成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加之这次测试还加入了内存超频环节,为了不使内存成为瓶颈,这里使用了特挑优质三星B-DIE颗粒+10层PCB打造的宏碁掠夺者 PREDATOR Vesta DDR4 3600 16G(8G×2) 内存,该内存具有3600MHz的甜点XMP频率,且时序只有CL14-15-15-35,而且该内存的可超频空间也非常大,之前本人就轻松将其超到了4600MHz(CL18-18-18-40)。

另外,该内存的RGB灯效也很漂亮,可玩性很高。

内存包装正面。

内存包装背面。

里面还有一层盒子,保护性十足。

附件只有一张说明书。

内存的参数都印在这个小标签上,如3600MHz的XMP频率以及CL14-15-15-35的时序等。

内存采用厚实的银色铝合金散热片,质感非常不错,同时也能提供优秀的散热效能。

散热片的磨砂表面很有质感,另外,金手指的做工也很精湛。

这个配色用来组建银色或白色主机应该很漂亮。

LOGO特写。

导光条底部采用密集导光锯齿设计,配合内部的高亮度灯珠,光效更加真实、细腻、自然,内存也支持各大板厂的灯控软件,能够实现1680万色彩。

内存的端部做工也不错。

测试系统盘采用了金士顿 FURY Renegade 1TB SSD,该SSD采用了硬卡纸包装,拆开后不可复原,具有较强的防伪性。

包装背面一览。

SSD装在这个塑料小盒子里。

SSD采用单面颗粒设计,最外侧贴了一层石墨烯铝合金贴片,能够加强散热,贴片下面排布着群联PS5018-E18主控、缓存颗粒及金士顿自封装的3D TLC NAND。

接口金手指特写。

背面为无元器件设计,只有一张标签,将标签移到背面的好处是不会影响正面元器件的散热。

尽管CPU的附件中提供了一块铝挤散热器,不过如果想要实现更高的PBO频率,建议大家更换稍微差不多点的散热,这里选择了乔思伯CR-2100,这是一款6热管双塔散热器,价格不到200元,性价比较高。

散热器包装正面。

散热器的参数规格表。

附件一览。

散热器正面配置了一把12CM PWM自动幻彩风扇。

散热器采用双塔结构,每个塔体都设有一块顶盖,质感不错。

散热器侧边采用折fin工艺来保持鳍片间距的稳定性,风扇利用挂钩固定在折fin处。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散热器热管和鳍片间采用穿fin工艺固定,穿fin后鳍片对热管的包裹面积也还不错。

散热器背面一览。

散热器的鳍片边沿采用了锯齿形结构,能够增大风流,提高散热效能,同时散热器靠下的几组鳍片采用了缩进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兼容性。

散热器采用6热管设计,底座采用热管直触工艺。

散热器标配两把12CM风扇,其中前置的一把为自动幻彩发光设计,中置的一把为无光设计。

电源采用了安钛克HCG850金牌全模组电源,该电源做工扎实(全日系电容),质保给力(十年换新),是高端电源的好选择之一。

电源规格表一览。

其实如果APU不搭配独显的话,本来不需要这么大的电源,不过由于本人给该电源定制了模组线,无论是裸机测试还是装机测试,都比较方便,所以就用它来测试了。

电源正面一览,14CM的短机身对大多数机箱都十分友好。

侧面的LOGO很显眼。

电源支持智能温控功能,按下温控按钮,可以实现低负载时风扇停转,大大降低了噪音。

机箱采用了九州风神幻境CK560,该机箱设计独特,造型新颖,扩展性和散热效能也都不错,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中端机箱。

机箱采用了全新的LOGO和外包装设计,看上去更加简约环保。

机箱的规格表一览。

机箱采用单侧钢化玻璃侧板+钢制外壳设计,该机箱最为独特的就是前面板的十字交叉矩阵设计,既保证了颜值,又兼顾了散热效能。

顶部为大面积开孔+防尘网设计,另外,这里可以安装280及以下规格的水冷散热器。

机箱的I/O接口也比较丰富。

机箱前面板采用磁吸式设计,轻轻一拉就能取下。另外,机箱前部配备了三把120mm ARGB风扇和一张大面积防尘网。当然,将风扇拆下,这里还可以安装360水冷。

尾部一览,尾部标配一把140mm高性能风扇。

机箱内部布局较为合理,空间也比较充裕,最大能支持到E-ATX主板。

同时机箱内部还配置了一个双位显卡支架,可有效防止显卡下垂。

机箱背部的走线设计也不错,同时在背部配置了不少免工具2.5英寸磁盘位和3.5英寸硬盘架。

开始装机,不过这里为了不遮挡内存,拿掉了散热器的前置风扇。

背线也理好了。

盖好侧板,看着还不错。

灯效走一波,先看看前面板灯效。

正面灯效。

内存灯效。

LOGO特写一张。

三、优化指南

1.入门级优化

入门级优化属于操作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动动小手就能搞定,所以此部分教程适合小白级玩家,骨灰级玩家请无视。

(1)降低特效

对于APU和低端显卡来说,降低特效能够得到最为直观的性能提升,毕竟对于等等党来说,流畅度才是第一位的,画质啥的,都可以往后稍稍。

下面咱们就以《极限竞速:地平线4》为例试试,先将分辨率设置到1920X1080(以下皆同)。

先试试超高画质,看能不能玩。

平均帧率39.0FPS,貌似也能凑合着玩,但考虑到最低帧,时不时还是会卡一下。

再将特效设置到极低试试。

立马从39.0FPS提升到了78.4FPS了,看来降低特效这一招对帧率的提升还是十分有效的。

再看看其他游戏,经测试,通过降低特效的操作,可以让大部分的游戏帧率提升到40FPS以上,其中一些更是超过了60FPS。另外,对于《DOTA2》、《CS:GO》、《彩虹六号:围攻》、《英雄联盟》等游戏来说,即便是开启高特效也能达到60FPS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无需牺牲画质了。

(2)更新驱动

由于AMD战未来的特性,其驱动程序每次更新,都会有微小的性能提升,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这个提升幅度还是颇为可观的。下面就以5700G发布后不久的Adrenalin 21.9.2和近期的Adrenalin 22.2.1版驱动来进行对比,看看新驱动究竟有多少提升。

理论性能测试,在3Dmark系列测试中,新版驱动相较旧版驱动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游戏性能测试,除了《彩虹六号:围攻》持平外,新版驱动在每个游戏中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最大提升出现在《古墓丽影》中,达到了4.46FPS。大家不要觉得这个提升幅度不大,但别忘了更新驱动并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情,而且也不用花一分钱 ,毕竟苍蝇腿也是肉,对吧?

(3)开启内存XMP

对于老手来说,新内存到手,开启XMP是必备操作,但有些小白要么不会开,要么忘了开,下面本人给大家测一测开不开XMP对APU的性能究竟有多大影响。

开启XMP的方法也很简单,进入BIOS后,找到相关选项,点一下,选中XMP选项即可开启。

开启前后的内存频率对比。

对于APU平台来说,内存频率就是显存频率,所以开启XMP后,显存频率也跟着变了。

测一下看看,在3Dmark系列测试中,内存开启XMP后提升幅度还是比较猛的。

游戏测试,开启XMP后,帧率有13.22-19.74FPS的提升,换算成百分比的话,提升幅度为25.81%-55.02%,这个提升幅度还是非常夸张的,所以大家记得一定要开启XMP,不然太浪费性能了。

(4)开启AMD FSR功能

5700G的内置显卡也是支持AMD的FSR技术的,开启也非常简单,在支持的游戏中点击相关选项即可。

下面就以《银河破裂者》为例演示一下吧,点开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共有5个选项,分别是不、Performance(性能)、Balanced(平衡)、Quality(质量)及Ultra Quality(超高质量),除了“不”之外,其余四项皆为FSR选项,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其中一个即可(从超高质量到性能,帧率依次升高,但画质依次降低)。

找几款游戏测试一下,可以看出,开启FSR技术后,5700G在各个游戏中的帧率都有不小的提升。

目前FSR支持的游戏已经不少了,其中也不乏一些新上市的大作,想知道具体情况的,可以去AMD的官网查看。

2.进阶级优化

(1)超内置显卡核心

5700G内置的Vega8显卡默认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2GHz,不过其依然有一定的超频余量,根据网上玩家分享的经验来看,超到2.35G乃至2.4G都是很轻松的,下面本人就尝试将其超到2.35G。

超频方法也不难,进入BIOS后,将GFX Clock Frequency设置为2350,然后CFX Core电压设置为1.35V,另外,建议给SoC/Uncore加点电压,这里就设置个1.25V吧。

超频完成后,打开GPU-Z,由于GPU-Z显示有BUG,所以核心频率依然显示的是2000MHz,不过打开Sensors界面,可以看出其实时频率为2350MHz,说明超频有效。

跑个分试试,在3Dmark系列测试中,GPU核心超频后相较默认还是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的。

在游戏测试中,GPU核心超频后相较默认帧率有1.66-6.00FPS的提升,换算成百分比的话,提升幅度为2.98%-7.69%,这个提升幅度也是可以的。

(2)超内存(显存)频率

对于APU来说,内存频率就是其显存频率,所以超内存频率也能得到非常直观的性能提升,下面咱们试试吧!

进入BIOS,直接将内存频率改为4600MHz,同时将内存电压设置为1.50V。另外,要超到较高的内存频率,还要给SoC/Uncore加点电压,由于之前超核心频率时已经加到1.25V了,这里先不动,如果不够可以再酌情加。

将内存时序的这几项改为18 18 18 18 40,其余项保持默认。

将CPU VDDCR_SOC电压设置为1.15V。

保存并重启后,可以看出,GPU的显存频率已经来到2300MHz(等效4600MHz)。

再跑个分试试,在3Dmark系列测试中,GPU核心、显存双超频后相较只超核心有不小的提升,相较默认则提升更大。

另外,这个成绩已经大大超越了GT1030、GTX750Ti等入门级独显,十分接近GTX1050 2G版显卡了。

在游戏测试中,GPU核心、显存双超频后相较只超核心帧率有1.69-5.30FPS的提升,相较默认更是有3.53-10.80FPS的提升,换算成百分比的话,提升幅度为6.35%-13.78%,这个提升幅度还是比较给力的。

另外,开启PBO 2.0也算是一种优化手段,不过该方法对CPU性能提升较大,但对GPU性能并不完全是正面加成,所以部分游戏出现了帧率下降的情况,个人猜测这是5700G的总TDP是固定的,CPU频率高了,自然就抢了GPU的功率,这对吃CPU的游戏是有利的,但对吃GPU的游戏来说,就有可能导致性能下降了。

至于究竟要不要开启PBO 2.0功能,大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吧。

顺便给CPU烤个机(室温20.5℃),单勾FPU烤机稳定后,CPU温度也就60℃出头,这温度控制还是非常不错的。另外此时的烤机功耗也就100W多一点,由此可见5700G还是很省电的。

四、总结

其实在本次测试之前,本人总觉得APU带的核显有点鸡肋,没想到经过一系列优化和测试后才发现,5700G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将所有的优化BUFF都叠满,其性能已经完全超过GT1030、GTX750Ti等入门级独显,十分接近GTX1050 2G版显卡了,要知道现在全新的GT1030要600多,二手的750Ti也要400多,这样一比,就显得5700G的价格十分厚道了。

另外,要想完全发挥出APU的性能,内存也是很重要的配件之一,毕竟内存频率等同于APU的显存频率,所以内存的频率自然是越高越好。本次使用的宏碁掠夺者 Vesta内存采用特挑B-Die颗粒,在保持较高频率的同时,还能将时序压到较低水平,整体表现十分优秀。除了内存外,散热器也对5700G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因为AMD的PBO机制和温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想要实现更高的PBO频率,散热器自然要给力一些,在此次测试中,乔思伯 CR-2100散热器在只使用单风扇的情况下,表现非常不错,CPU的PBO频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各位等等党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