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食脑虫"再现 死亡率超97%!该怎么预防?赶紧看-编程部落

  本文专家:田靖博士,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陈海旭,再生医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研究员

  现在这个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很多小伙伴表示一出门就感觉要被“晒化了”。

  要说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是什么,除了空调、西瓜,那就是游泳池了,不仅能享受夏天的“凉爽”,还能锻炼身体。

  但是你知道吗?当你在游泳的同时,有些危险可能就在身边。

  7 月 4 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卫生部(DOH)对外发出警告称,佛罗里达州希尔斯堡县确诊了一例罕见的“食脑虫”病例,呼吁民众注意防护。

"食脑虫"再现 死亡率超97%!该怎么预防?赶紧看-编程部落

  (图片截自希尔斯伯勒县卫生部门社交媒体账号)

  消息一出,引起众多人的关注。那么,“食脑虫”感染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平常该如何预防呢?一起来看。

  哪些原虫对人体会产生危害?

  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运动、摄入食物、呼吸、排泄等全部生命活动的功能。

  原虫可以引起中枢系统的感染,常见的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脑脓肿、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或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疟原虫引起的脑型疟疾、弓形虫引起的脑弓形虫病等。

  这些疾病均会引起类似头痛、恶心、呕吐、反射亢进、意识改变等症状。

  “食脑虫”感染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

  文中患者指的是由耐格里阿米巴原虫(Naegleria fowleri.)感染引起的阿米巴脑膜炎。

  耐格里阿米巴脑膜炎潜伏期较短,一般 5 天左右出现症状,发病初期伴随味觉和嗅觉的改变,表现鼻咽炎症状,接着是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疾病迅速进展,可使患者出现颈部僵硬、意识障碍、意识涣散、失去平衡、幻觉、呼吸障碍等症状。

  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会导致大脑肿胀、引起颅内压升高,颅骨承受巨大压力,迫使大脑和脊髓的连接被分开,患者一旦症状出现,死亡率达 97% 以上,因此被人们形象的称为“食脑虫”。

"食脑虫"再现 死亡率超97%!该怎么预防?赶紧看-编程部落

  “食脑虫”主要存在于哪些地方?

  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也称为耐格里变形虫,25℃左右潮湿温暖的环境最适合其生存,42℃时繁殖力最旺盛。

  在温暖的湖泊、河流、地热温泉、工业设备中排出的废水、含氯制剂消毒不充分的游泳池、热水器等水源以及潮湿的土壤中均可能有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的存在,但在如海水等含有大量盐分的水质中不存在。

  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以河流和湖泊沉积物中的细菌为食,以滋养体、鞭毛体和包囊三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当生存条件安逸的环境下,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就以滋养体的形式存在水中。

  但遇到缺水和食物的恶劣环境时,则将自己包裹成一个球形,外面生成一个双层的囊状物。这些包囊能悬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遇到适于生存的环境,就会再脱去包囊,重新成为滋养体。

  滋养体和鞭毛体可以相互转变,鞭毛体是一种暂时的形态,运动活跃,但不能形成包囊。

  “食脑虫”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食脑虫”感染经常发生在夏季。

  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一般只能通过鼻腔粘膜进入人体,原虫进入鼻腔后,沿着嗅觉神经,被大脑前端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所吸引,将大脑作为安营扎宅的“目的地”。

  虽然在江河、池塘,甚至在温泉和潮湿的泥土等这些环境中,也存在大量的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但其造成人类感染的几率极低。

  据美国 CDC 统计,2009 到 2018 这 10 年中有 34 人发生感染,大多(30 人)是使用水上休闲娱乐设施时候被感染的。

  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不具有人传人的特点。

  一些药物在实验室水平对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有效,但是有效性尚不能确定,然而近期,有一种广谱抗微生物制剂米替福(miltefosine)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控制住感染患者的脑部分肿胀,使一名患者获救,为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的治疗提供了希望。

  如何预防“食脑虫”感染?

  1、如果近期在温水中游泳玩耍后出现发烧、头疼、颈部僵硬和呕吐的现象应及时就医。

  2、游泳运动时应避免潜水、跳水或在水中憋气等易造成鼻腔进水的活动。

  3、应到正规的游泳池去游泳,不要进行野外“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