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到云南,人们都会想到那里气候好,天空总是蔚蓝,当地人的皮肤大都是黝黑的。其实是因为云南的地理位置原因,海拔较高,造成了紫外线较强,加上每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充沛的雨水孕育了多种的生物,使得当地居民获得了更多的食材,加以精心地制作,不同风味的佳肴也就不断传承下来,而傣家人在这一方面颇有研究。
在以前,撒撇是傣家人招待贵宾的一道美食,现在是德宏地区是深受大家喜爱的食物。每当你去到德宏,当地人都会请你去尝尝。
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很多人常常误解牛撒撇就是牛粪,事实上,是牛吃的青草在胃中融入胆汁后下入空肠,还没来得及变成粪便,就被人类截了胡。
制作撒撇的主要原材料是牛十二指肠中“苦水”,经过四个小时的熬制,将其水熬成糊粉状,每次食用的时候,就取一小勺,放在开水中煮。经过纱布过滤,就制好一份苦水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直接食用牛粑粑。配齐佐料,与手工捶打的牛肉,将其混在一起,就调制好撒撇的蘸水了。
做一份撒撇,并不简单,往往需要冗杂的步骤,与精心的制作。每一配料的制作都需要大量耐心的。其中,切韭菜就是一道非常考验刀工的技术。挑选细条的韭菜,在翻洗之后,一捆一捆塞在切韭菜的木凳上,用锋利的菜刀,在木板上顺时针的轮划,一边不断把紧实的韭菜往前推送,这样才能切除比较细碎的韭菜。只有把韭菜切的足够细了,才能使得韭菜与锤好的牛肉充分混合,牛肉末中混有韭菜的香味。
撒撇的配料,米线也是很有讲究。既不像米粉,也不像饵块,也是用比较细的米线煮出来的。点缀上油炸的猪皮,肝肠,和青翠的苦叶,在炎炎夏日,吃上一口,感觉无比的清爽。正好去除身上的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