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年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把正在谈恋爱的男人给女人送菠菜,叫做“暗送秋波”,引起了哄堂大笑。然而这也让很多很多人好奇,虽然大多知道男女之间用眼神传达爱慕之情叫作“暗送秋波”,但,为什么是“秋波”,而不是“春波”呢?
首先“秋波”专指女人的眼波,因为秋天的时候天空高远所谓“秋高气爽”,秋风吹拂着水面,水中涟漪荡漾,清澈无比。这样的水被称作“秋水”,“秋水”清澈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一眼望到底,是为“望穿秋水”。
因此,古人就用“秋水”、“秋波”来比喻女人清澈明亮又流转荡漾的眼波。这一比喻实在是太形象了!
“秋波”在古代又称“横波”。李善注解道:“横波,言目斜视,如水之横流也。”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漂亮美女看人不会一直盯着看,这是非常不“淑女”的。即便是看帅哥的时候,也只能看一眼再旁视一眼,用眼睛的余光偷偷审美。这跟我们传统文化要求女子含蓄是美有着密切关系。其实“横波”很厉害,横着横着就把帅哥全身上下全都打量完了。
跟“横波”相对的就叫“纵目”。纵目远眺一定要集中眼睛的注意力,盯着远处的一个方向看,否则根本就看不清楚。
“秋水”比“秋波”的出现早得多,《庄子》中就有一篇《秋水》,不过那是形容自然界的秋水。
最早使用“秋波”一词的还是著名的词人皇帝、南唐后主李煜了,李煜在写给小周后的情书《苦萨蛮》中吟咏道:“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这是把“秋波”和“横波”一起用了。
白居易在《筝》一诗中写道:“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李贺《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文学作品中至此开始大量使用“秋水”、“秋波”这些意象了。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就是取这个典故,给其中的女角色起名,“李秋水”。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美女的意思。
晋代有位名士叫谢鲲,字幼舆,邻居高氏家里有位女儿长得很漂亮,谢鲲常常去逗她。
有一次,这个女孩正在织布,谢鲲又来说俏皮话,该美眉随手把织布的梭子向谢鲲扔去,谢鲲的两颗门牙应声而落。
别人嘲笑谢鲲,他却傲然说道:“掉了两颗门牙算什么!一点儿不影响我吟诗作对!”
苏东坡知道这件事情后,写进了诗里,其中两句是:“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这是说想“回秋波”而不能如愿。
“回秋波”最有名,而且最终如愿以偿了的就是《西厢记》中的张生了:“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这段描写太有名了,以至于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成为中国爱情史上最著名的秋波事件。
清代人徐震在《美人谱》中把它作为美人七项“韵”标准的压卷选项。这七项“韵”的标准是:“帘内影,苍苔履迹,倚栏待月,斜抱云和(云和是弦乐器),歌余舞倦时,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
不过,如今很多成语被滥用,很多人把男性抛媚眼,也误称作“暗送秋波”,想想都让人倒胃口,有辱斯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