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在解决超长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时,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方法。
施工后浇带对防止结构出现变形裂缝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一般用来解决高层主楼及低层裙楼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及减少温差应力等同题。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一般来讲是越迟越好,但又不可能无限期推迟。因此设计上一般要求混凝土在主体结构完成60天后再予以浇筑。此时,主体结构的变形量基本达到70%左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其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足以由建筑物自身承担,使结构不至于产生裂缝或少产生裂缝。某些建筑物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还要求“浇筑时的气温应尽量低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这对工期的要求就更严格了。
一些工程招标时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常常忽视混凝土结构的这些特点,他们以市场需要为名,不顾科学规律,一味强调缩短工期。
例如,某住宅工程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层,建筑物长160m,宽13m,建筑面积约为6250m2。由于建筑物较长,设计时设置了一道沉降缝、二道后浇带。
设计单位在结构总说明中特别强调:后浇带混凝土捣制必须在60d后进行。这些说明和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可是,建设单位对这些合理要求视而不见,在招标时不顾设计要求,将工期确定为90d,比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规定的该类住宅的定额工期235d少了61.7%。若按该工期要求实施,建成的住宅恐怕会留下许多质量隐患。
现实生活中就有类似的教训。由于主体混凝土的浇筑龄期太短,主体混凝土的收缩大部分尚未完成就仓促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使后浇带失去了应有尽有的作用,在强大的结构与收缩应力作用下,梁板被拉裂。
招投标工作中,有关单位忽视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这一特点,盲目强调工期,给建筑物留下难以治愈的质量隐患,这个教训应该记取。
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其合理的施工工期还是以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规定的工期为准。在该定额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后,适当提前3%—5%还是允许的。如果抛开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的规定,别出心裁地另搞一套工期,而且还要投标单位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缩短工期”,其结果,只会给建筑物留下质量隐患。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揽得施工项目,也违心地接受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竣工后往往会因工期问题引起合同纠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通常在设计中,我们是写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作法如下: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大于等于0.015%.后浇带中梁、板钢筋跨内均增加20%,后浇带应待主体结构完成60天且沉降稳定后再用较相邻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
接缝处理
(1)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
(2)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3)后浇带砼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强度比原浇筑砼提高一个级别。
(4)施工质量控制,后浇带的连接形式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支模必须用堵头板或钢筋网,槽口缝接口形式是在模板上装凸条。浇筑砼前对缝内要认真清理、剔凿、冲刷,移位的钢筋要复位,砼一定要振捣密实,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应认真处理,保证砼自身防水能力。
(5)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顶部覆盖,围栏保护,防止缝内进入垃圾、钢筋污染、踩踏变形,给清理带来困难。
(6)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未补浇砼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在未补浇砼前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浇筑后砼强度达85%以上一同拆除,砼浇筑后注意保护,观察记录,及时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