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则成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余则成)

2009年电视剧《潜伏》红遍大江南北,一时间谍战剧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视剧题材,大家都被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精湛的演技所折服,而男主角余则成的形象更是深深的印刻在大众心里。

  但为人不知的是余则成是有真人原型的,这个原型就是吴石。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妄图以一水之隔与大陆顽抗。就在这时,大陆派出了一个特派员前往台湾获取情报。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牵扯出一个震动台湾的间谍大案,国民党高官在此案中成为主角,这让蒋介石极度恼怒。这个“间谍”就是当时的国民党伪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其隐藏身份就是大陆的华东局的情报人员。

  吴石将军是爱国赤子,为挽救国家危亡而投笔从戎,却眼见国民党内部腐败不堪,只知争权夺利,最终,万般失望的吴石将军选择弃暗投明,并成为我党的情报人员。

  吴石将军在成为我党情报人员之后,对解放战争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连毛主席都对其赞许有加。

  扬名中日的“十二能人”

  1894年,吴石将军出生在了福建闽侯的吴家。幼时的吴石,非常讨家乡人的喜爱,老人们还给吴石起了一个字,就叫“虞薰”。

  长到七岁的时候,吴石被送进了当地的私塾开始蒙学。尽管此时的吴石年纪尚小,却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他深受老师的器重。

  吴家的家风很好,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不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品德的教育也很注重。良好的家风以及聪颖的天资,使得童年时代的吴石就深受大家的认可。

  几年以后,吴石从私塾毕业,并在此后被家人送到福州开智小学读书。每当先生讲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吴石那幼小的心灵都会被深深触动。

  吴石真切的感知到了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危机,这直接影响着他们那一代人的成长与选择,彼时的吴石就已经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救亡图存的爱国种子。

  而在有一天,学校里的一个英语老师在《泰晤士报》上看到了有关“黄冈之役”的报道,大受感触的他就将这件事详细地讲给学生听。

  当吴石得知此次“黄花岗起义”的七十二位烈士中有十九个是福建人,其中林觉民烈士的事迹感人至深,这更加激扬了吴石内心的慷慨热情,使他萌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而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就得以实现。

  1911年十月份,武昌城内一声枪响,古老的中国迎来了一次震天动地的大革命。武昌起义的熊熊烈火迅速波及全国,全国大部分省份相继宣布起义,福建也在此时组织了“福建北伐学生军”。而当征兵公告发出后,一腔热血早已滚烫的吴石毅然报名,就此投身军旅。

  后来,吴石随部队辗转来到了南京,每天的事情就是参加操练。而在当年的元旦那一天,吴石刚刚从操场上回到寝室,却收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南京的天王府担任警戒。

  收到任务的吴石起初有一丝疑惑,因为他发现这个任务的规格非常之高,他敏锐的意识到,有大事要发生,而自己也将参与其中。

  这里的天王府曾经是洪秀全的皇宫,如今天平天国已成历史,这个天王府却要在今天见证新的历史。

  到达目的地之后,吴石迅速和自己的战友一起主持疏散工作,并拉起了警戒线,此时他才得知自己是要为孙中山先生担任警戒任务,而孙中山先生将在今天于此地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这让吴石异常兴奋与自豪,当他看到孙中山先生来到天王府时,这种感觉更为强烈。随后,孙中山先生宣誓就职,而吴石也是见证人之一,这一幕场景让他终生难忘。

  不过,形势的陡转直下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孙中山先生此后将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而袁世凯在就任之后,对陆军入伍生队进行了调整,先是让他们遣散回籍,等到武昌第二预备学校的校舍建好之后,才让他们再次入学。

  回家两个月后,吴石于当年的八月份来到武昌,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学校,开始了他的军校生活。

  在军校期间,吴石学习十分的刻苦,对于军事技能和科学文化这两类科目都十分的重视,哪一个也不敢落下。

  同时,吴石对国家大事也是十分的关心,表现出了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让他深受同学的敬重。

  1913年3月,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而吴石也十分气愤,乃至于和自己一个同乡同学相约返乡,参加倒袁运动。只不过,由于当时的交通阻断,吴石没能成行,只能继续留在学校。

  后来,李烈钧在江西发起讨袁运动,吴石有一个江西的同学毅然前往支持,结果在起义失败后被杀。

  在得知消息后,吴石万分悲痛,不惜冒着被抓的风险,带着一批江西籍和福建籍的同学在校园中秘密集会,为这位同学组织追悼会。

  吴石最终还是在军校顺利毕业,并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到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为该校第三期的学员,同期的学员还有张治中、白崇禧、何键、吴仲禧等人,这些人后来也都是国民党高级军官。

  所有同学之中,吴石与白崇禧关系最好,两人志趣相投,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期间,吴石各项成绩都很优秀,总是全校第一,乃至于大家送给吴石一个“吴状元”的称号。

  与以往一样,在学习之余,吴石最关心的还是国家大事,对于时局动荡以及袁氏篡政,吴石总是痛心疾首,时而萌发出弃学革命的想法,但终究因为没想好一个有效的途径而放弃。

  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之后,吴石开始追求自己的军事生涯。但是,尽管他的学习过程顺风顺水,但从业经历却十分坎坷,十年漂泊却始终没有太大的建树。

  最后,在1929年,吴石选择远渡重洋,前往日本留学深造,专心研究炮兵与步兵,先后从日本炮兵学校以及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当时的吴石,被称为是“能文、能武、能诗、能书、能词、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驾、能泳”的“十二能人”,以至于名扬中日两国的军界。

  弃暗投明的将军

  1934年,学成之后的吴石带着满腔抱负,踏上了回国的旅途。在回国之后,他先是在陆军大学任兵学教官,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

  当时的吴石,早已经是一个军事专家,写了十余本军事著作,还翻译了不少海外的军事名著,军事素养极为深厚。

  后来,抗战爆发了,对国家满怀热爱的吴石想要把自己的学识用到实处,为抗日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当时,吴石来到了蒋介石的军事大本营做了情报处处长,蒋介石每周都要召见吴石,向他咨询军事问题。对此,吴石写了很多的报告,有一些还直接作为蒋介石进行军事指挥的参考依据。

  但即便如此,蒋介石一直不肯给吴石更重要的职位或者更为实际的权力,仅仅让他做一个军事顾问。对此,吴石的内心十分的苦闷,而当他看到国民党政府那蝇营狗苟的官场之后,这种情绪更为强烈。

  官员们不思报国,只知道争权夺利,像他这样的人得不到重用,哪能不气愤呢?当时,吴石的同僚们还嘲笑吴石,说他就是一个书呆子,每天只和一堆书打交道,不知道怎么去迎合自己的上司,活该只能做一个教员。

  实际上,吴石之所以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是因为他的政治背景问题。此前吴石在保定读书的时候,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当时的陆军部是按省籍分配学员的。

  福建省没有自己的地方部队,同时又被皖系军阀李厚基控制,而这个李厚基残暴不仁,吴石对其深恶痛绝,宁可赋闲在家也不愿为他效力。

  而在保定读书期间,吴石与白崇禧关系亲密,白崇禧后来成为桂系军阀的领袖之一,其与李宗仁一起曾武力逼迫蒋介石下野,后来蒋介石复出更是与桂系兵戎相见。

  因此,蒋介石与桂系恩怨颇深,以至于牵连到了吴石,使得蒋介石始终不肯信任吴石。

  在1940年初,吴石终于离开了南京,并前往白崇禧所在的桂林行营做顾问。自从保定一别,吴石也有很多年没有见过白崇禧了,而此时的白崇禧已然一省军阀,吴石却只是他的顾问,这也是人生的波折之处吧。

  在桂林,吴石还见到了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吴仲禧。同样是老同学重逢,吴石与吴仲禧聊得更为投机,他们畅谈时局,对时政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也是从此时开始,吴石产生了对政治的兴趣,不断反思当下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叩问自己的政治信仰。

  也是在这时候,吴石开始将目光投向敌后战场,开始关注此前从未注目的共产党。正面战场战绩惨淡,而敌后战场胜利连连,这使得吴石改变了以往的很多看法。

  渐渐地,吴石对共产党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此,他还特意跑到武汉的珞珈山,去听周恩来的演讲,同时也与叶剑英取得了接触,两人相处的还很投机。

  紧接着,吴石还阅读了毛主席的大作《论持久战》,这带给他极大的震撼。站在一个军事家的角度,吴石认为这是一篇了不起的著作,这本书将中国古代的兵法思想灵活应用,深入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态势,是对时局有极大借鉴意义的。

  因此,吴石还建议白崇禧将这本书进行印发,给战区的所有长官都读一下。

  来到桂林工作一年,吴石在年底的时候,由白崇禧推荐,前往第四战区司令部担任参谋长。这次赴任,对吴石来说还有一件妙事,那就是自己的老同学吴仲禧也在第四战区司令部工作,这下两人既是同学又是同僚。

  吴石上任后不久,“皖南事变”就发生了,他特意把吴仲禧喊过来讨论时局。在谈话中,吴仲禧不断的试探吴石的态度,吴石表示他不希望事情进一步发展,对于白崇禧等人的态度,他也很遗憾,他只能忠实于国家大义,谁为国家前途着想,他就跟谁走。

  在听完吴石一席话之后,吴仲禧终于试着向吴石讲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吴石对此很感兴趣。

  但是,吴石也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对共产党的态度,此时的情势还不明朗,他对共产党的力量一无所知,仍处在彷徨犹豫之中。

  就这样,吴石还是留在了国民党军队之中。直至抗战结束,蒋介石突然发了一份密电给吴石,让他赶赴南京。而见面之后吴石才知道,原来蒋介石是要他做国防部史料局的局长。

  本来对于这个工作,吴石是十分满意的,自己可以通过研究资料,给国防部提供有用的建议,发挥自己的特长。

  但是,吴石还是失望了。陈诚把握国防部大权,拨过来的经费往往都会被截流一半。而国防部的其他部门一个个都是实权部门,只有史料局地位尴尬,这就让吴石这个局长觉得自己好像低人一头似的。对于国防部内部的尔虞我诈,吴石更是厌恶而失望。

  唯一让吴石感到安慰的,是吴仲禧也在国防部工作。而此时,吴石注意到,吴仲禧的每日活动有些可疑,他总是接见那些民主人士。

  并且,往常吴仲禧有什么话都会对吴石说,只有这些活动的谈话他从来都是闭口不言。而察觉到吴仲禧行为异常的吴石不仅不对他加以制止,有时候还会为他提供方便。

  有一次,吴石的学生,也是情报科科长的胡宗宪来看吴石。因为知道吴仲禧与吴石的关系非同一般,三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胡宗宪对吴仲禧说:“情报科每星期都会将敌我双方态势印成图册,送给各部长官,每次也都会给吴老师一份。如果吴长官您有兴趣,今后也给您送一份,请多加指点。”

  吴仲禧对此大喜过望,这不是送上门来的情报嘛,他随后就和胡宗宪沟通了地址,而这些资料后来都成为了我人民解放军指挥作战的依据。

  后来吴仲禧要去徐州“考察”,请吴石帮忙给个关照,吴石心知肚明,就给吴仲禧介绍了自己的一个学生。等到了徐州,在对方的照应下,吴仲禧同样获取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的部署情报。

  等到1949年初的时候,此时的国共形势已经趋于明了,国民党的统治行将崩溃,吴石也已经下定决心倒向共产党。

  在吴仲禧的联络下,吴石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了单线联系,吴石由此成为上海的“民联”组织成员。但吴石并没有立即离开国民党,而是依旧利用自己的国民党高级军官身份,为共产党提供重要情报。

  血染马场町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赢取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已经风雨飘摇的蒋家王朝准备撤离大陆逃往台湾。

  在此时,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决心将史政局保存的大量机密资料运往台北,此事遭到了史料局局长吴石的反对,他建议将资料运往福州,由此退可以去台北,进可以回南京。

  最终,陈诚接受了吴石的建议,并成立了一个遣送小组,将五百多箱的机要文件通过车船联运,运往福州,并于次年元旦抵达。

  在此之后,吴石就在福州和广州之间来回奔走,一方面为解放军提供情报,一方面与李济深密谋起义。

  等到1949年五月份的时候,吴石来到福州担任绥靖公署副主任。此时,国民党方面不断催促吴石赶紧把档案运往台北,而吴石以调运困难为由,将一百多箱参考图书充作绝密档案作为第一批启运资料装船运走。

  随后,当解放军火速进逼闽北之时,他下令将其余的资料藏匿于福建省研究院,托付给了研究院院长黄觉民。

  而这个黄觉民是吴石的好朋友,也是民主人士,他后来成为新中国福建省教育厅的副厅长。

  这一切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发生的,以至于国民党方面始终没能察觉吴石的真实身份,只当是一场不得已的意外,还在不久之后电令吴石立即赶赴台湾。

  当时的吴石本来已经做好了发动起义的准备,但这时他却改变了主意,他想要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为解放台湾再出一份力。

  对此,好友吴仲禧劝阻了他,希望他考虑清楚,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还是留在大陆,就此转赴解放区。但是吴石却说:“我的决心已经下的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得什么。”

  为了免受国民党的猜忌,吴石将自己的大儿子吴韶成和大女儿吴兰成托付给了吴仲禧,自己决心带着妻子王碧奎和一对儿女赶赴台湾。几天之后,吴石作为大陆的情报人员,代号“密使一号”,从香港乘船前往台湾。

  到达台湾后,吴石就职为国防部参谋次长,这已经是一个实权职位,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国民党重要军事资料。而吴石还同时和在台湾的中共台湾工委取得了联系,通过他们给大陆方面提供情报。

  在当时,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来到台湾之后,为了稳固统治,在岛内大搞白色恐怖,对一切可疑分子都不放过,在台湾的工委也因此受到影响,与吴石的联系一度中断。

  而因为与吴石联系的中断,解放军无法获取准确的情报,因而一连两次的攻岛作战都遭遇了惨重的失利。

  为了重新接上这根线,大陆华东局派遣特派员朱枫前往台湾,作为台工委领导人蔡孝乾和国民党参谋次长吴石之间的前线人,从吴石手中拿取情报,然后交给蔡孝乾,再由蔡孝乾安排经香港送回大陆。

  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国民党特务抓获了台湾地下党的王德明,并因此顺藤摸瓜抓住了台工委副书记陈泽民。在这一过程中,特务们获得了代号“老郑”的蔡孝乾的蛛丝马迹,并将其抓获。

  而这个蔡孝乾虽然是一个老革命,还曾参加过长征,但却是一个软骨头,很快就出卖了自己的同志。他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上还写了“吴次长”三个字,因而暴露了吴石的身份。

  本来吴石已经获知了台北形势剧变,并安排朱枫乘坐军用飞机离开台北,但由于蔡孝乾的出卖,朱枫被捕,这更坐实了吴石的罪名。

  当蒋介石得知吴石是“匪谍”之时,显得十分震惊,他还迟疑了一下,问毛人凤:“真是吴石?”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蒋介石长叹一声,随后下令逮捕吴石。

  保密局的特工随后赶到了吴公馆,以强硬的态度“请”吴石上车。吴石的女儿发觉情势的不对劲,当即哭了出来,吴石摸着孩子的头说:“别怕,爸爸走了,妈妈就能回来了,你在家照顾好弟弟。”

  随后,吴石上了保密局的轿车,而特务们在吴公馆翻箱倒柜,还查获了一部秘密电台。

  在罪名被落实之后,吴石很快被判处死刑,与大陆来的特派员朱枫等人一起执行。

  在1950年的6月10日,吴石等人被押到了马场町,临刑前,他还对警卫人员说:“宝岛和大陆都是一家人,这是血脉和民心。几十年后,我会回到故里的。”而后,随着声声枪响,吴石倒在了血泊之中。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少年的吴石,决心投笔从戎,是出于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而当他怀揣着一腔热血从军校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时,等待他的却不是海阔凭鱼跃,而是森如黑铁的现实。

  国民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萦绕着这个党派里的,都是吴石所厌恶的人陈腐之气。所以,在最后,吴石毅然倒向了我党,其作为一个情报人员,为解放战争的推进,为祖国的统一,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吴石提供的情报,有一些是直接送给毛主席的,而毛主席在得知一个国民党高官在做地下工作之时,曾表示:“一定要给他记上一功啊。”

  毛主席还提笔在纸上为吴石写了一首诗:“惊涛拍孤岸,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在1973年,周总理病重之际,还深情的说:“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周总理还特别提到了吴石将军。也是在同年,经周总理提名,毛主席支持,国务院追授吴石将军“革命烈士”称号。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