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六畜”泛指一切家畜,在古代“六畜”具体指马、牛、羊、豕(shǐ,也就是猪)、犬、鸡。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左传》中这样记载“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杜预注曰:“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三字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看到这里肯定不少朋友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常见的鸭、鹅并没有被古人算在“六畜”里,这就要从“六畜”的起源说起了。
早在中石器时代,从某些遗址中出土的化石可以判断出,当时部分地区的人类已经驯养狗作为家畜。而后不久,新石器时代到来,人类原始氏族达到繁荣时期,大量的石制工具被使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逐渐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进入了定居生活。这一时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旱地农业、水田农业、狩猎采集。旱地农业地区黍、粟种植较多,很早就开始饲养鸡、猪、狗,后来又饲养牛、羊;水田农业地区水稻种植较多,同样是早期饲养鸡、猪、狗,后来饲养水牛、羊。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青铜时代到来,这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铜器的普及使生产力空前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北方、西部等大部分地区的游牧业开始兴起。马一直被认为是游牧民族的象征,而马大量被驯服和传播也是游牧业兴起的关键。至此,在原始社会时期,马、牛、羊、猪、狗、鸡就已经被祖先们驯服并且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饲养的家禽已经远远不止这几种,但“六畜”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和古代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字经·训诂》中对“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的注解为“此言人之所畜养者有六也。马能负重致远,牛能耕田,犬能守夜防患,则畜之以备用者也。鸡羊与豕,则畜之孳生,以备食者也。六者在人饲养,使得其宜,则生息蕃滋而为利薄矣”。
用贯穿古今的眼光来看,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六畜”的地位那么高。首先,牛作为漫长农耕时期最重要的生产助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是古代交通和战争的重要工具,属于战略物资,历来都受重视;羊在古代象征着吉祥如意,同时也是肉类食品的重要来源;鸡和猪适合圈养,并且易繁衍生息,另外雄鸡能司晨报晓;狗能看家护院,能帮助打猎,一直是人们的忠实伙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和其他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六畜”才能在数千年前就成为人类的家禽,同时它们也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