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一线城市官方名单出炉:你的城市排第几?(附337个城市排名)

  每个有过城市体验的人,即使职业相同、经历相似,也都可以很轻易地提出对城市的不同要求——从居住的房子、工作的收入、街道的样貌、自然环境的舒适度,到在意与什么样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只有真正去收集成千上万种关于城市生活期待的答案,才能描述我们理想生活的模样。

  这已经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制作《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第四年。与往年一样,我们收集了 170 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 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 337 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算法也和以往保持一致:综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得出最终结果。

  去年的榜单中,一线城市略微调换了座次,但今年又变了回来,排序仍是北上广深

  2019 年,15 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头部 4 座新一线城市的位次相对稳定,无锡则继 2017 年之后再一次跌出这一梯队。

  说明:商业魅力指数满分不为 100,最高分为一线城市的最高值,即北京的 184.83 分。为便于读者理解,新一线城市最高分呈现为 100 分。

  在新一线城市的名单中,北方城市一共有 5 座,南方城市的数量达到了 10 座。再算上一线城市中南北城市3:1 的格局,南北差异确实已经超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成为了中国顶级城市之间竞争格局的重要特征。

  昆明在今年成为了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唯一一座新入榜城市。它的显著增长出现在人才吸引力中——去年这项指数的排名还只有全国 23,今年已经上升到了第 12 位。与此同步的,昆明的生活方式多样性指标中的各项也都有了跨越式进步。

  这几年,新一线城市人乐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缺乏新兴的产业方向、节奏缓慢、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的东北城市显然满足不了人们理想生活的夙愿。沈阳是东北如今唯一一座新一线城市,在所有城市中排名 17,比 2016 年下滑 3 名。

  今年的指标设定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年轻人的态度。不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那些凭一技之长在城市立足,努力生活的 18 岁至 35 岁的年轻人都是城市的未来。在未来可塑性这一维度下,我们新增了年轻人指数和年轻人消费力指数两个三级指标。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指标前 20 名的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和天津。

  在当下的中国城市语境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活的多样性,持续提出要求。那些气质更为开放、张扬及包容的城市自然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的聚集地。

  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 五月刊及线上发售的《2019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报告册中,我们把城市评判框架 5 个维度下的所有 79 个三级维度指标依次列出。你会发现,所有城市的指标高低变化曲线都有自己明显的特色。没有完美的城市,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形状,每座城市都尽力抓住机遇,在擅长的领域走得更远。

  如果每个形状都是城市的一种形态,这样来看,城市的发展远不止一万种可能。

  以下将解读五大指标的具体考量维度和计算方式:

  A 商业资源集聚度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已经连续四年借助商业世界理性严密的选址逻辑,来衡量每一座城市商业实力的强弱。商业资源集聚度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构建起来,它通过考量城市受主流消费品牌青睐的程度、城市商圈的实力大小以及基础商业的成熟度,来综合评估城市商业资源集聚度的高低。

  南北商业实力差距显而易见地进一步拉大。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商业资源集聚度平均排名集体下滑,华南、华东城市排位整体向上走。

  与东北城市跌落相对应的是,南方的珠三角城市过去一年整体更受大品牌青睐,商业实力大幅提升。

  2018 年至少有 15 座大型购物中心在广州开业,广州的大品牌青睐指数自 2016 年以来首次超过了深圳与成都上升至全国第3。在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监测的 170 个主流消费品牌中,2018 年佛山消费品牌门店的总体增量排在全国第 8 位。

  修建巨型的城市综合体、华丽规整的商圈并不是城市提升对商业品牌吸引力的唯一路径。餐馆、商超便利店、服饰店,这些琳琅的小商业对城市空间的意义不止于提供“生活感”,发达的基础商业、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是城市不可多得的商业魅力。

  成都、重庆和东莞等新一线城市的基础商业发展水平较高。截至 2019 年 2 月,东莞已经有多达 39537 家便利店,数量超过了所有一线城市,位列全国第1;而成都的美食和服装店数量也都超过了上海。

  B 城市枢纽性

  衡量城市枢纽性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依此了解城市可以从它们的禀赋中获得多少区位优势,以及这些优势在真实的城市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

  从城市枢纽性这个指标最初设立开始,我们就试图从交通、物流和商业资源的区域中心度三个领域来了解每座城市与其周边城市所构建起来的网络。

  以实际的航空、高铁和公路往来班次数据,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交通联系的复杂网络模型,得出每座城市在整个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交通联系度。再结合各项交通基础设施数据汇总得出的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指数,就能够大体衡量出各个城市的交通枢纽性地位。

  整个西南地区共有 69% 的高铁站是最近 3 年内开通运行的。这些新增的高铁站点使得西南一跃成为高铁站数量仅次于华东和华中的地区。

  当然,在城市之间流动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及其所载运的人。基于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物流站点数量、物流时效性和收发包裹量三个指标综合计算,苏州、杭州、重庆、金华、成都、武汉是物流通达度排名靠前的非一线城市。

  北京和西安分别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具有商业首位优势,对经济腹地有一定辐射力。这反映了北京和西安在区域内部商业资源集聚程度,也就是其在商业上的枢纽程度。

  C 城市人活跃度

  人是城市真正的活力所在,正是人们的需求和兴趣创造出了城市的活力。

  杭州、成都、重庆、苏州、南京是一线城市之外,城市人活跃度指数排名前 5 的城市。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真实的城市数据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城市生活。

  线上平台打破时空的局限,带给城市生活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记录了人们消费、社交的轨迹。随着城市的线上线下生活进一步融合,来自各个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愈发成为检视城市里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人们的消费和社交不再被城市自身规模限制,外卖、网购、海淘等平台突破人们的生活半径,将触角扩展到全国甚至全球。

  消费活跃度和社交活跃度共同构建了城市综合活力的衡量指标。沿海城市的消费能力依然明显强于其他地区,杭州的消费活跃度仅次于上海,超过了其他一线城市;而西南地区的成都和重庆更乐于分享生活。

  丰富的夜生活产生城市夜间经济效益,多样化的夜间经济反过来也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和安全感。夜间活跃度指数一直以来都从时间分异的角度来差异化地评判城市里人的活跃度。在卫星拍摄的城市夜间灯光数据基础上,叠加人们的夜间行为、城市中的夜间商业以及夜间服务来综合展现天黑之后的城市面貌。

  东南沿海城市与内陆区域中心城市的夜间活跃度相对更高。与人口的黑河-腾冲线类似,东南地区的夜间活跃度指数显著高于西北地区,同样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割带。

  D 生活方式多样性

  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早已从传统的衣食住行,升级到更丰富的层面。

  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催生了城市中不同形式的场所,场所的升级创新又为城市人带来了新的体验。上升到城市的层面来看,这些空间及使用者行为习惯的集合,构成了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和去年榜单一样,我们将从出门新鲜度、消费多样性与休闲丰富度三个维度出发整理收集到的一切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来衡量所有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出门新鲜度指数评估的是城市中各类场所的规模与种类的丰富程度。

  小众运动空间丰富了人们的运动选择,咖啡馆提供了活力与创新的土壤。此外,城市里的展览馆、书店、电影院等活动空间,建构了一座城市的休闲文化网络。

  这些空间具备对丰富生活的指征意义,也凸显了不同的城市特质。西安和洛阳的博物馆数量众多,武汉书店数量超越广州与上海。

  消费多样性指数与休闲丰富度指数同属于对用户行为习惯的评估。其中,消费多样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的消费力在生活方式各个领域的释放。休闲丰富度观察的是城市人在运动、阅读、音视频播放、旅游等方面的行为活跃度。

  作为典型的低频、大额消费,旅游的内涵这几年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人们对多元目的地、精品食宿、特色路线的需求,也意味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更高需求。

  E 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描述的是城市未来的潜力。

  相比去年,今年未来可塑性的指标有一些细微的调整,我们重新梳理了二级指标,更重视城市本身的创新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城市的消费潜力。另外,我们也比以往更关注年轻人的态度。

  优质的公司、资本和人才都在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聚集,创新氛围和人才吸引力一直是决定城市未来最重要的因子。

  在 19 座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中,你可以找到全国 80.17% 的初创公司、56.63% 的高科技型公司和 54.55% 的上市公司。根据启信宝提供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这类经科技部认定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新一线城市是苏州、天津和东莞。

  新一线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落户优惠、住房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年轻人生活成本,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城市选择——新一线城市毕业生的留存率在 2018 年比上年整体上升了 3.71%。

  人才与公司用脚投票的结果似乎正在告诉我们现阶段中国城市发生的变化。

  今年我们扩大了对“人才”的传统定义——不再局限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我们想知道,在城市里不同性质的社会分工中展现能力的年轻人能有多少。

  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和西安是年轻人指数最高的 6 个城市。上海的年轻人指数在一线城市中最低,但上海年轻人消费力却很惊人。

  年轻人消费力是消费潜力指数的三级指标,除此之外,会员用户指数、城市的线上消费增长与升级品类的消费规模也是这个指数考虑的问题。

  在未来可塑性中,我们依然将最新的 GDP 和人口的变动值考虑在内,无论如何这些城市规模与增长数据依然在主导很多人与城市有关的决定。

2019 年中国城市分级完整名单

(包含 337 个地级以上城市)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