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两会建言“全球化”: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国产化率和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

3月3日消息, 2022年全国两会之际,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加速全球化、助力“双循环”,提出《关于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建议》。

李东生建议,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以下为李东生两会建言关于全球化的内容:

李东生连续第二年就“全球化”建言

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但也面临着“前后夹击”的困境和发达国家的“前后围剿”等问题。要维护中国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持续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作为中国企业而言,加强全球化经营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就成为了一个必修的课题。而这也将加快国内产业形成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打破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夯实重构中国产业链的全球竞争新优势。

“要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一不可。”李东生注意到,近日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李东生表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与跨国巨头竞争。”

对此,李东生在代表建议中提到:

第一,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建议率先支持产业基础较好、已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国产化率。

第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建议国家一方面利用本轮产业链重构的机遇,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将工业制造优势延伸到海外,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

第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根据亚洲周边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

第四,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的建议是李东生在2021年全国两会全球化代表建议的延续。当时,他提出了《支持中国企业强化双循环、加速全球化的建议》。他当时表示,目前形势下,中国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需要“走出去”,将竞争力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

TCL积极践行“双循环”

基于自身在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20年全球化发展经验,TCL已经在“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2021年是TCL实施“全球领先”战略的开局之年。尽管国际形势尚未稳定,但TCL的全球化业务却呈现出了逆势增长的势头。据悉,在2021年,TCL海外实现营收1174亿元,增长60%。这表明TCL的全球化布局正趋于完善。

在全球产业链方面,TCL也进行着积极的调整。如TCL在墨西哥、越南、巴西、波兰工厂已经实现扩大产出,印度工厂首战告捷,中环半导体也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开工建设。截至目前,TCL已在全球布局42个研发中心、32个制造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销售种类涵盖智屏、空调、智能移动及连接设备、冰箱、洗衣机、健康电器、智能语音等。

在全球产业链积极调整的同时,TCL实现了全球市场的稳步发展与提升。数据显示,TCL已在近2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市占率同比提升,具体包括:2021年前三季度,TCL智屏全球销售量1706万台,其中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1.6%,新兴市场同比增长74.9%,欧洲市场同比增长140.8%,整体排名稳居全球第三。

目前TCL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与业务出口已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通过全球化布局降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规避贸易壁垒,推动海外营收,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业务发展不断拉动出口增长,形成放大效应。

全球疫情威胁下,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比较优势凸显,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叠加催生的逆全球化浪潮,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危机与机遇并存。李东生认为,“TCL是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作为先行者,应对逆全球化风险,我们有三点经验:第一,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第二,扎根当地,提升本土化经营水平。第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建立全球研发体系,汇全球之智,长自己之力,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另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东生还就网络暴力、灵活就业、“双碳”减排等热门社会议题提出建议。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