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田丰:2022年将是数字虚拟人和数字藏品的风口

1月27日消息,网易科技频道年度策划的“2022,请回答”大咖线上对话栏目正式开启。《2022请回答》第一期《2022,元宇宙的机会和泡沫》邀请到了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由网易科技主编宁琦主持,同时邀请了天使成长营创始人、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徐勇连麦主持。

田丰认为,元宇宙概念非常火,但其定义并不清晰,更像是一个愿景目标;2022年仍有些细分赛道会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落地,比如数字虚拟人、数字藏品。

对于数字虚拟人,田丰认为到目前为止跟人打交道的事情还是人更擅长,但虚拟人可以提升人效,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在有生之年,数字人虚拟还替代不了人类,尤其是一些复杂工种很难被提到,但一些重复性工作一定会被替代。

而在数字藏品方面,还是需要瞄着大IP,比如刘慈欣的《三体》,故宫的周围等等,这样的数字藏品就会有很大的机会;新IP则还要面临着粉丝运营和私域流量的问题,不是说起不来,而是说新IP需要长时间的运营和营销的手段才能做起来。

以下为网易科技《2022请回答》第一期《2022,元宇宙的机会和泡沫》直播连麦对话田丰的部分内容:

主持:田老师对于您来说元宇宙应该是您过去一年接触得最多的一个词。您能不能简单用几个词简单概括一下2021年元宇宙发展的态势特征?

田丰:过去这一年元宇宙这个概念还是非常火的,与我们前几年的预判是非常像的。2020年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互联网是基于视觉的,不管是web1.0,web2.0,web3.0都是基于视觉的,只不过你一开始看到的是文字,后面看到的是视频,再后面看到的是沉浸式的环境。视觉是主体,因此在2020年我们就提出了视觉互联网。

到了2021年突然发现出现了元宇宙这个词。元宇宙我们认为还是在视觉的道路上在走,无非把一个二维的视觉变成了三维沉浸式的。

用三个关键词去概括的话,我觉得首先是虚拟的,3D建模的;第二个词是智能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数字人也好或者是虚拟环境也好能自动产生交互,其背后需要有AI的驱动;第三个词是感知。

我们把过去一年的元宇宙概括成虚拟,智能和感知。

主持: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提到了一件事,他觉得2022年下半年可能元宇宙的热度会有所减退,您在未来几年更完整的预测能否介绍一下?能不能请您判断一下元宇宙泡沫什么时候可能是阶段性的这个泡破裂了,大家要做好过一点冷日子的时间准备。

田丰:我们对未来的预测80%可能是不准的或者是错误。元宇宙的定义并不清晰,它有点像是一个愿景式的目标,所以很难说它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几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公司都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大家说的泡沫可能都是在这种边界不清晰甚至元宇宙本身的定义不清晰这样的条件下,所以你很难说一个定义不清的东西它后面会破裂,因为你很难定义它,你不能定义它就没有办法去衡量它,后面很难是说它是在上涨还是在下跌。

从趋势上来讲我觉得2022年会有一些落地的趋势,元宇宙里的一些细分赛道会逐渐地开始有商业化模式,比如数字人可能是第一个商业化的模式,因为很多数字人已经开始承担直播带货的或者是广告代言人或者是一些企业的研发,企业都有自己的数字人了;第二个方向是数字藏品,我们看到国外的元宇宙更多的是一种2C的游戏领域,中国的元宇宙有很多的是产业的应用,数字孪生的应用和数字人在产业里的落地。

硬件层面现在有一个说法AR眼镜如果不普及,元宇宙也好或者是web3.0也好这个事情很难落地,因为终端不达到一定的量是很难的。至于什么时间会普及我觉得有一个很关键的信号,苹果公司什么时候去发布AR眼镜,这个背后的量一定会非常大。第二个硬件是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这个领域是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或者十四五阶段非常有价值的赛道了,不管是从投资的领域还是产业的复合增长率。因为没有传感就很难去造数字人。

主持:您刚才说的一些普及或者是未来的一些场景。你觉得这样的场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地爆发?您刚才说到硬件还是一个种子期还是萌芽期,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成熟期?

田丰:大家都知道Gartner有一个技术炒作周期。大量的资本进来了会有个概念炒作周期,然后进入到低谷期,很多技术在低谷期是过不去的,但一旦过去后面会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指数级爆发的快速的成长期,第四个阶段就是成熟期,基本就平稳了。

在现在的这个阶段正好处于炒作周期的末尾和成长周期的开始。元宇宙不是指一个技术,web3.0更像是技术的集合,元宇宙更多的是一些应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就算没有AR眼镜的普及,元宇宙的一些场景已经在我们身边了。比如我们打开某个银行的APP,线上就会出现一个虚拟小姐姐推荐理财产品或者帮我们去做一些导购带货。

我觉得两个大方向,一个是产业落地,比如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的工厂、数字孪生的医院、社区、城市。第二个娱乐,2C领域,这个领域最先看到的是在广告和传媒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最先受到人机界面,交互界面的变革的冲击。现在我们看到是用手机但后面逐渐有的人开始买得起AR眼镜,AR眼镜如果能降到八千甚至五千人民币以内就变成了一个消费电子,不管是创造的内容的大量开发还是用户端的参与,大家用AR眼镜去参与。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我一直认为VR是AR的一个过渡。因为VR所有的环境都是需要人去创作的,这里面的成本很高。第二个它没法反哺实体经济。在VR领域大家看到的很多是培训,还有一些价值。但它回不到现实的环境里而AR是能真正增强现实打穿虚拟和现实世界的。

主持:普通人和元宇宙这样的一个主题有没有关系?也想听听您的意见,这可能是一个蛮朴素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大部分人都未必是这个行业里的精英的从业者。

田丰: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我觉得是这样,元宇宙的概念太大了就像互联网一样,甚至有人说是一下代互联网。与其探讨在元宇宙海洋里能捞到什么,不如探讨一下元宇宙细分的赛道,我们能从这个产业里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或者研发科技爱好者来说,我觉得要关注的是两个方向:一个建模师,现在都越来越贵了。毕竟大家有审美疲劳看一个网红的时间长了就看腻网红脸了。但元宇宙的虚拟人这些方面的建模要经常换,甚至大家会对不同的虚拟人有不同的审美偏向,大家可以去学一学建模的技术。第二个大家可以考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因为元宇宙里会有非常多的数字人,一类是真人驱动,还有一种是AI驱动的数字人,AI驱动的数字人,有三部分的技术,第一部分技术是建模,第二个技术是驱动,第三个是智能。

对于非技术开发者,大部分的企业花几十万几百万造一个数字人出来,数字人也有人设,人设背后一定是需要运营的,去赋予数字人温度和感情,粉丝看到它一定是有一些美好的感情的纽带在里面。数字人的代运营和元宇宙一些场所的代运营就非常好。

主持:田丰老师您刚才提到元宇宙更多的是应用层面,反而技术层面是在web3.0上用。web3.0可能对于很多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能您不能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web3.0?

田丰: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web1.0到web3.0。正好我经历过,可以用自己的故事来讲。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我是中国第一代的个人网站站主,都是自己要去做编程,编完程序以后发出了一个个人网站,这个网站没办法互动。基本web1.0是一个单向输出就像电视一样,这个时候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共享的时代,所以大家会发现个人网站越来越多的时候找不到了,得记网址,出现了黄页等等。

第二代web2.0的时候是交互的互联网世界,很多不管是在电商、游戏还是我们的直播大家的互动非常频繁,实际是由UGC就大量的用户去创造内容,我们现在的视频号和公众号大部分是用UGC去创造内容,可以做互动。但这个带来了一个问题是中心化,很多平台开始变成了中心化的模式,当然它也带来了更多的监管和责任。

web3.0狭义的是由以太网的创始人去说的,他说一定要把互联网的初心体现出来,要把互联网的权利交还给用户,每个用户可以决定自己的数据迁移。但目前来讲,这个底层涉及到区块链等等技术,还是比较远的,首先商业模式的改变和治理环境的改变,它还是有很远的距离,包括技术实现上性能上,现在区块链比特币一分钟处理的交易数太低了,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同时大量海量的人群的在线的交互,这是做不到的,技术上我觉得这个不现实。

但如果给web3.0更宏观一点的定义就是由现在的AR+传感器+人工智能+5G这样的一套技术工具箱组合起来叫web3.0。换句话说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web3.0这些基础设施一定能创造出很多层出不穷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场景,但是至于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元宇宙,我觉得10年以后的创新一定是完全想不到的创新。就像10年前你能想像得到现在的互联网和直播间吗?这个是留给大家去创新的,我觉得这个才是它有意思的地方。

主持:一方面我会看到web3.0这个词特别热,很多美元基金在国外大家围绕着这个在做很多的投资。国内的投资人包括这周日我们国内的一些投资人我们也进行了web3.0活动,请专家来专门给我们讲,我们要来学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的一些很有名的人比如推特的创始人,包括马斯克公开发推特吐槽说web3.0是一个噱头,是那些发行数字资产的人割韭菜的一个营销噱头。这是很大的一个争议,而且很有名气的人非常针锋相对的观点,您这边怎么看?

田丰:对,其实这个跟我们说的元宇宙一样,web3.0依然没有解决它的清晰定义的问题或者大家对它的定义是有分歧没有共识的。马斯克不管怎么讲,他的身体是很诚实的他自己也去炒币。在商言商大家有不同的态度很正常。

但如果从第三方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技术是很客观的,AR的技术,5G的技术和传感器的技术都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方向。传感器、AI,AR,5G都面临这个趋势:第一个降低成本,第二个找到商业闭环的渠道。5G中国和韩国投资很大但如何收回5G基站的投资成本,新基建背后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都是商业闭环问题。不管从元宇宙,web3.0或者是新出来的爆款的应用,都能够真正能够摊薄基础设施的成本再去扩大产业级的应用,因为基础设施不是光给大家做娱乐用它反而应用于我们大量的制造行业,农业,服务业真正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我觉得这个是有正向的意义,不能割裂地看成是娱乐级的元宇宙或者是产业级的,这个背后是一体的,都是一个生产链条。

主持:你刚才说带来的这些改变,也是一次次机会。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怎么去发掘这些机会怎么寻找它?

田丰: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说实话巨头也不太会利用这些AR,5G和AI的技术去做创新,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爆款的商业模式在哪儿。

最近我也在做调研。我说一个数字,北京地区去做元宇宙数字人这样的技术创业公司就有200多家,全国有多少家。每家做的不一样,有的偏重于前面的非交互式的数字人的外观的设计,这个可以利用很多数字人的创新平台去做的。也有人去做渲染模型,它给工程,比如建桥,路面等等去做AR这块的建模。有的创业公司是做技术含量没有那么高,但刚才说的代运营,每天编一些段子来做直播。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机会。

主持:刚才有一位网友提问虚拟人出来之后是不是会抢掉真实人类的工作?您怎么看数字虚拟人和真实人类之间的关系?它的定位应该是在什么位置?

田丰: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真命题,而且对大家的饭碗,对政府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有两个判断,一个判断就是到目前为止跟人打交道的事还是人更擅长。现在机器学习是一个统计学,虚拟人需要运行足够长的时间或者是一个游戏里的NPC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背后才能积累出来相应的话术,上下文的关系,如何应答消费者是最满意的,这些都是靠经验和数据去做积累,它只能去看清楚这样的一个关系包括一些常识不断地去喂给它,这就是虚拟人很难,或者是人工智能元宇宙里的自动化的内容很难全面替代人类,但它可以去提升里的人效。

Gartner还有一个预测,应该也就是在2023年2024年全球的callcenter会有80%去用数字人,用虚拟人提升它的人效。这是提升我们行业自动化水平的能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它还是永远代替不了人,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这个时间段之内,强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精神情感层面是非常难去做数字化的。讲一个客观的事实,大家看到现在虚拟人惟妙惟肖,但人类现在还没有解决意识这个问题。虽然深度神经网络是参照人的神经网络但人脑的结构之所以产生了这么多的生物电流和复杂环境下的复杂因素下面的快速处理的能力,就是我们的直觉和第一时间产生的判断它是一种模糊计算,这种模糊计算背后的逻辑到现在大家还没有摸清楚,大家还在研究睡眠研究人为什么做梦这些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很难说我们某些复杂的工种会被替代,但重复性的一定会被替代。

主持:请您展开聊一聊对于消费元宇宙和产业元宇宙,您怎么看,这里边有哪些机会?

田丰:产业端的数字化转型或者产业元宇宙,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就是我们经常说移动互联网感知的是人,消费者的数据,它搜索的都是消费者的喜好最终是为了成单或者在游戏里去做道具的购买,这些消费层面。但在现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大家更多关心的是空间里发生什么变化,比如说路口有没有拥堵,小区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怎样,供应链上的原材料是不是够用等等,这些都是对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产环节生活环节的感知。

它包括了人的数字化和物体的数字化,还有人和环境物体交互的数字化。我们称之为空间搜索引擎。未来是一个空间互联网的时代,产业元宇宙的核心就是空间搜索引擎,比如在建筑工地上,通过无人机飞一圈通就能知道沙土减少了多少,需不需要供料或者通过视觉可以观察到智能仓库里仓库的安全等等。

主持:元宇宙现在很多大厂在发力,web3.0领域你更看好大厂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还是你觉得web3.0反倒是创业者来讲这里面的机会更多?

田丰:平台做生态,创业者要做创新场景。因为创新场景永远是长尾的,而未来的爆款的场景永远是诞生现在大家注意不到的边缘侧,它一定是一个长尾场景里突然就爆了,就像《愤怒的小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大家都搞不清楚怎么就爆了。大厂怎么做?我推荐大家一本书叫《游戏改变世界》。网易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平台,但游戏不只是大家去娱乐和减压的平台,它真正能够锻炼我们的团队协作,去提升我们为整个全局去做一些战略和做一些决策。现在我们商汤也在拿游戏做一些机器学习的训练,拿《星际争霸》做这样的一个决策,决策智能。大家很多生活中的博弈论都来自于游戏领域的训练数据。这个模型很可能是由游戏里训练出来的,不只是NBC,最终还能反哺于我们的城市交通,反哺于一些公众的服务,这些模型里,甚至做一些未来的推演。这个领域上从宏观来说人性没有变,无非是人性和数字化之后我们如何去估计群体方面的反应,这有巨大的一个机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平台应该做生态,什么叫生态?比如做一个数字人的开放引擎或者做一个元宇宙环境的设计引擎,不管是开放还是开源把创新门槛降低之后UGC,所有的开发者,设计者,创业者才能进来去玩这个东西。

尤其是我看到网易还有伏羲实验室,瑶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把游戏的引擎用于视频会议,用于一些文旅场景或者是一些工作场景这个背后有巨大的生产价值。而这个平台开放出来上面百花齐放让创业者去摸索,探索更多的商业成功的边界这个可能是巨头没有办法去穷尽的。

主持:关于数字藏品,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误区到底什么样的数字资产还是值钱的资产?是我们现实当中把它数字资产化就值钱吗?

田丰:我觉得肯定是有一些营销的手法在里面,就像特斯拉刚出来的时候是好莱坞的明星都去买了,这样产生了一波新科技的产品的适用潮。现在数字藏品出来以后某些明星去买了之后确实会带动大家的关注度,是一个很好的数字藏品的市场普及,概念普及阶段现在是这个阶段。

但什么样的数字藏品会卖出价格我觉得分两类来看。先说数字地产,大家都觉得数字地产这个事情很神,翻的倍数也很多,当然也有可能跌很多。现实中的地产看地段网上的地产靠流量。也就是说网上的流量往哪边流我这边建一个虚拟商店才有价值。今年的CES展上三星就建了个虚拟的三星的专卖店,上面有很多新品大家可以到元宇宙去体验。但如果流量少地皮也就没有意义。现在最要命的是元宇宙还没有标准,也就是说它不像你拥有一个网址你可以去炒这个网址,现在你有了这个地皮但是如果这个游戏关了或者是这个游戏的流量下个月跌下来了,这些方面上就跟现实世界中的商铺是一样的,疫情来了上铺的流量萎缩之后这个虚拟地产会有一个波动性,这个还是取决于线上大家的关注度和流量。

第二个就是数字藏品,这个资产我觉得现在更多的还是瞄着大IP去的,比如刘慈欣的《三体》,后面是有大量的粉丝的,这样的数字周边就有巨大的机会。包括故宫,前几年故宫卖周边一年卖了10个亿,这些周边也会产生数字藏品。所以大IP一定有粉丝。

而新IP一定面临着怎么去养粉丝和运营私域流量的问题。不是新IP起不来而是新IP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一些营销的手段才能做起来。

数字资产跟现实资产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你独一无二的就一定值钱。现实中石头还不一样,但是石头值钱吗?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大家去给它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故事。还有一个特征,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家去玩数字资产,在roblox买一个运动鞋限量款,它会直接送一个实体鞋,一对一这样去购买。在中国也是一样,比如如果你买一个敦煌的飞天的周边数字资产我们会送你一个底座,这个底座放在家里很好看,你用手机或者AR眼镜看上面就会浮现出一个立体的AR的数字资产。所以这些方面上是我们看到纯的数字资产更多的是在社交领域,每个人都需要去打扮自己,满足自己的外形。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