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卡麦拉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本文简介了近期科学热文:
1、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病例导致轻微症状
科学家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对人类细胞进行的早期研究表明,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奥密克戎病毒在渗透肺部和细胞扩散效率方面可能较低。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来自南非和英国等国家一些早期数据显示,该菌株导致的症状不那么严重,但尽管奥密克戎病毒可能有效侵入肺部细胞,但该病毒变体避开了接种者产生的大多数抗体。相关研究显示,奥密克戎病毒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逃避免疫系统方面做得很好,但它可能失去一些导致严重疾病的能力。也就是说,科学家还需要确认这些实验结果是否与人类患者的情况相符,以及奥密克戎病毒突变是否会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
2、发现16.7米长的三叠纪海怪
最新考古研究发现,一种鱼龙在短短250万年的时间里就长至巨大的体型,研究人员称,鱼龙“进化巨体症”比鲸鱼快得多,大致是在二叠纪末期。这是该时期生命恢复力的标志,如果环境条件正确,生物进化速度会很快,生命物种可以快速恢复。这种巨颌的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2.47亿年前三叠纪时期,就像那个时期的其他生物一样,想象一下类似海龙一样的动物:它们长着流线型身体,身体细长,四肢变成鳍,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当前发现的这具鱼龙骨骼化石,其头骨长2米,体长超过17米,比一辆半拖车还长。
3、科学家发现身体新部位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之前未被描述过的身体部位——咬肌的深层肌肉,它能抬起下颌,对于咀嚼食物至关重要。现代解剖学教科书将咬肌描述为两层,一层较深,一层较浅,然而一些历史文献也提到咬肌第三层组织的可能存在性,但它们在位置上极其不一致,暗示是一个隐藏、超深层的肌肉组织。目前科学家解剖了12具保存在甲醛溶液中的人类头颅,并对16具“新鲜”尸体进行了CT扫描,并进行了活体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这些检查,他们确定了咬肌的第三层在解剖学上截然不同,从颧骨突一直延伸至冠状突位置。咬肌的这一深层部位在运动和功能方面与其他两层明显不同,依据肌肉纤维的排列,肌肉层可能通过“提升和收缩”冠状突来帮助稳定下颌,事实上,新发现的肌肉层是咬肌中唯一可以将下颚骨向后拉的部分。
4、古埃及生育女神墓中发现“垃圾堆”
考古学家在一个埃及古墓中意外发现垃圾堆,该处坟墓拥有3500年历史,尽管垃圾堆隐藏在一个早期中王国时代(古埃及十一王朝时期)的坟墓中,但垃圾场中的许多文物可追溯至新王国时期,包括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统治的第18、19和20王朝。这些文物中有许多是祭品,像小雕像这样的特殊物品,是特意留给神、宗教领袖的,最终发现的祭品是用于供奉生育女神哈索尔。然而考古学家表示,在这座古墓中发现的生育女神祭品中,许多是倾倒的垃圾。
5、远古神秘千足虫体长约2.6米
考古学家在英格兰东北部森伯兰郡海滩一块砂岩碎片中发现远古节肢动物的关节胸膜化石,推测其历史可追溯至3.26亿年前,其外骨骼碎片长75厘米,宽55厘米,依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意味着该生物体长大约2.6米,重50公斤。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学家尼尔·戴维斯(Neil Davies)称,它可能是石炭纪陆地最大的节肢生物,蜕皮的外骨骼通常不能很好地变成化石,因为它们很快就会分解,但该化石样本却保存得非常完好,它似乎在蜕皮后不久就被沙子填满,很可能它掉入一条小河,很快就被其他河底沉积物掩盖。
6、DNA显示猛犸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直到5000年前
最新研究显示,猛犸可能在现今加拿大育空地区生活,一直到5000年前,该结论来自于冰冻土壤中发现的猛犸DNA片段,这些冰冻土壤被储存并遗忘在实验室十多年时间。研究报告第一作者、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泰勒·默奇(Tyler Murchie)称,生物体在其一生中不断地脱离细胞,例如:平均每人每小时脱落大约4万个皮肤细胞,这意味着我们不断地将自己的DNA片段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土壤样本的时间跨度从3万年前至5000年前,表明猛犸和马在北极环境中生存的时间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长,DNA数据表明,在更新世至全新世的过渡时期,猛犸和马的数量急剧下降,但它们并没有因为气候变化或者过度狩猎而完全消失,大约4000年前部分猛犸在远离人类的偏僻岛屿上生存下来。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