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白色污染?科学家欲将塑料垃圾转化成柴油

  从左到右:王皓毅、韩五洲、黄正、史博

  新浪科技讯,4 月 21 日消息,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组在 2015 年 2 月 13 日发行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达 480 万至 1270 万吨。中国以每年 132 万至 353 万吨居于首位,印度尼西亚以 48 万至 129 万吨排在第二,菲律宾以 28 万至 75 万吨排在第三。塑料垃圾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乃至整个地球带来了危害。

  为此,4 月 20 日未来理解科学讲座第 46 期在北京舞蹈学院为大家带来了“塑料科学艺术”为主题的讲座,邀请了科学家黄正教授和艺术家韩五洲老师分别从“科学”和“艺术”角度带来精彩的演讲。

  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王皓毅作为主持人为本期讲座开场致辞,介绍了出席的发言嘉宾。演讲嘉宾艺术家韩五洲和科学家黄正以及对谈嘉宾著名舞蹈编导、制作人、艺术总监史博。

  艺术家韩五洲

  艺术家韩五洲老师的演讲题目为“物尽其用”,艺术家在持续数年的艺术实践中,几乎都是使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如塑料、消耗品乃至废弃物来进行创作艺术作品。韩五洲通过分享自己对塑料的切身感受和最近几年的创作,让大家看到了原来塑料可以有各种用处,除了变成一些我们可以循环使用的日用品,比如坐垫等还可以成为更有仪式感东西,变成一件艺术品,让大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产生更多的思考。

  黄正教授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正发表演讲,主题为“关于聚乙烯废塑料降解的研究”。发挥了化学家的创造力实现变废为宝,将塑料垃圾转化为柴油。聊塑料的发展史、危害以及塑料如何转化成柴油,向大众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化学智慧。

  黄正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塑料的发展历程,塑料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历史原因的。人类每年生产 3 亿吨塑料,恰恰说明了它是一种用途广泛、颇具价值的化学产品。塑料具备轻量化、刚性和强度高等优点,是人类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化工原料。但人类对塑料需求逐年增加的同时,又没有很好地对塑料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最终导致泛滥成灾。讲座上他还详细讲解了他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烷烃资源的高效利用。“绿色化学是我们研究遵循的核心理念。虽然之前也有办法将聚乙烯废塑料降解,但涉及到高温、产物选择性差等各种问题,我们通过催化剂的介入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选择性生成清洁的柴油。”

  在黄正看来,创造力是化学这门学科最迷人的地方,而将塑料垃圾转化成柴油,是化学创造力的体现。他表示,他的研究要实现量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效率。目前,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而言比较大,催化剂跟废塑料质量比,大约能做到 1 到 100 左右,也就是加入 1 克催化剂就可以将 100 克的废塑料降解。当 1 克催化剂可以降解 100 万克废塑料的时候,催化剂就有机会实现量产。这是黄正目前努力的方向,把催化剂效率提高,降低催化剂的用量。但同时也需要大家做好垃圾分类,让科学家降解塑料垃圾的成本更低一点。

  舞蹈编导史博

  在嘉宾对谈环节,主持人王皓毅、科学家黄正教授、艺术家韩五洲、著名舞蹈编导史博。这四位来自动物基因、化学、当代艺术、舞蹈等多领域,多学科跨界的交流让现场的思想火花四射。不只是化学家,生物学家也在为改善环境努力。王皓毅给出了生物降解塑料垃圾的例子。比如:中国科学家用面包虫,日本科学家用细菌来降解塑料。就像前面提到的塑料垃圾增加,主要原因是处理不当。“塑料应用于各行各业,这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应该想想有什么是可以避免的。”韩五洲认为老一辈人会把所有的生活垃圾用做肥料,几乎没有废弃物,做到了物尽其用。塑料瓶、塑料袋在作为容器的职能结束后,还可以以其他功能继续使用,比如制作成艺术作品。他提到了一个观点,认为“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史博回忆,他曾经把一种很轻很轻的塑料当做舞蹈道具,当时舞蹈演员、塑料、灯光、舞台交织在一起,是那么美。但今天听到这么多塑料垃圾的信息,塑料让他感觉很压抑。让他更多的思考了关于个人修行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欲望减少一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产生废弃物产品的使用。

  由于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乎人人每天都会用到塑料产品。所以在和观众互动的环节中,大家也提出了各种问题,探讨了关于环保、垃圾分类等等问题。现场甚至有一位观众自己带来了几种常见的塑料垃圾产品,现场演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丢弃生活垃圾的方式,把各种油渍和塑料废弃物掺杂在一起丢掉,这样更加大了塑料回收再利用的难度,幸运的是我们的社会正在积极的用不同方式推进垃圾分类的方式,比如现在在某些小区已经有出现了可以回收七八种不同垃圾的产品,通过奖励给你“几分钱”的方式,激励人们垃圾分类回收的观念。在对谈的尾声,嘉宾和观众也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布袋子而不是用超市的塑料袋,买咖啡的时候也可以带自己的杯子而不是店里提供的一次性杯子等等。

  在热烈的掌声中,未来论坛向发言嘉宾颁发了表彰证书,以此感谢他们对中国科普、科学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据悉,理解未来讲座由未来论坛举办,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公益科学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创新科学家担任主讲嘉宾,并与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及企业家跨界对话,以传播科学精神、启蒙科学思想。理解未来讲座形式不断创新,内容覆盖生命科学、医疗、材料科学、社会科学、量子物理、化学、数学、人文、科技等领域。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