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9 日消息,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 B.1.1.529,Omicron)变异株,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央视报道可知:
我国目前采用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 GISAID 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 2 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推测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
(2)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
(3)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了解到,国家卫健委还表示,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3)减少非必要出入境。短短数天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我国也面临该变异株输入的风险,并且目前全球对该变异株的认识仍有限。因此,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
《世卫组织:“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在全球进一步传播的风险非常高,暂无死亡病例》
《钟南山/张文宏谈新冠“奥密克戎”毒株: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新冠 B.1.1.529 毒株被命名为“Omicron”,目前多国已发现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