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在一声声“这年过得也太快了”的叹息声中,无数的打工人再次踏上了重返工位之路,开始了2025新一年的拼搏。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每年都在感叹年过得太快了,但是越过越懂得年前期盼的那几天是最美好的。当年真的来了,一切美好发生的时候,时间仿佛窥探到了我们的内心,开始加速,握得越紧,流失得也越快。
而我每年也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放假前从公司带一部自己喜欢的手机,来拍拍自己的新年。今年,我选择了华为Mate70 RS 非凡大师,我想用红枫影像来将瞬间变为美好,将日常作为珍藏,放慢时间,留住年味。好了,如果你觉得年过得太快了,不妨和我一同开启一场全新的记录年味儿之旅,或许也能增加年的厚度,让美好得以延续。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以一个游子的身份回家过年的,和在家乡上班的同学不一样,我放假的每一天既要安排路上的时间,又要安排每一天怎么过。从北京到张家口老家,腊月二十七开车4个多小时,路上的车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可能有的人早就团圆了,也可能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放假。虽然北方的天气很冷,但是把车停在家门口,还是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家门前的大树和熟悉的喜鹊窝。
光秃秃的山顶上时不时有朵朵白云飘过,张家口一年刮两次的大风把每一朵云都安排的明明白白,24小时无休。作为一个在山底下村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对山就很向往,小时虽然不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登高望远却是潜意识里所想。此刻站在异乡的家门口,其实心思也时不时会飘回儿时那个早已回不去的老家。为了我的求学、工作,父母也一直在漂泊,时间久了,我们也更懂居无定所的不安。
现在居住的村子里,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虽然在市郊,但是其实入住率并不高,即使是住人的,也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年轻人或许在市区,或许早已去了大城市,这就是当下每个村子都面临的现状,变小甚至最后消失。不过,袅袅炊烟还是最具烟火气。
腊月二十八,和母亲抓紧时间采买采买年货,16路公交直达市中心,说便利也便利,说不方便也不方便。尤其是在寒冬腊月的张家口,别看风和日丽、蓝天白云,实际温度掏出手机拍张照片就能被教做人。
每一次到市里,武城街都是必逛的地方,不管是上学时候的穷逛,还是工作以后偶尔回家的瞎逛,仿佛这里就是每一个张家口人的记忆。武城街口是不知道摆了多少年摊儿买的特产杏干儿,酸酸甜甜的口感很有食欲,但是买的人貌似寥寥无几。
继续往里走则是被很多大人称为“垃圾食品”的小吃,也是很多小孩儿的美食天堂。铁板鱿鱼、电烤羊肉串、网红淀粉肠等应有尽有,在嘎嘎冷的张家口,这一缕缕美食的香味儿也在刺激着每一个路过的人的味蕾。
在寒冷的冬天,可能很少有人能拒绝一个刚出炉的还烫手的烤地瓜,虽然经常被吐槽地瓜刺客,味道不怎么样,但是街头一隅的地瓜翁还是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当热气腾腾的地瓜拿在手里的时候,仿佛这个时候给一顿涮羊肉也不换。
这两年,北方各地的大街上可能都见不到以前卖糖葫芦的葫芦桩了,摇身一变成了各种网红糖葫芦,小巧精致,主打一个高附加值。不过五颜六色的糖葫芦放在一起,确实让人看着很有食欲,一层厚厚的糖稀包裹着着各种酸酸甜甜的水果,刺激着一个又一个美食爱好者的食欲。
除夕这一天,自然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美食必不可少。母亲和嫂子从中午就开始炖骨头和肘子,满满的一大锅肉,也代表着新的一年要有肉吃,发大财。当然,这也是从小到大的传统,小时候住老家每年会杀年猪,家里留一扇排骨十几斤肉过年吃,剩下都要卖掉还钱。现在搬到市里的村里,则是每年都要买肉除夕这天晚上吃,也算是最划算最豪横的年夜饭。
在零下十几度的张家口,炉子是过冬必需品,如果屋子大的话,甚至还需要两个炉子,红红的炉火也代表着来年要红红火火,一路长虹。小时候冬天的记忆就是围着炉子展开的,炉子上的砂锅嘟嘟冒泡,猪肉豆腐粉条惹人馋。甚至是馒头都能切片直接在炉子上烤着吃,一吃一个不吱声,现在回想,那些简单朴素的美食依旧是现在爱吃的味道。
初一早上,前些年要早起放炮,迎接一年的好运,不过这两年管的严了,也就没有放炮这道工序了,年味儿似乎也淡了不少。天亮起来在给父母和老人问了好之后,吃点点心嗑瓜子吃花生之后,就要开始包饺子了。我今年依旧没有吃出饺子里的钢镚,看来2025还要继续努力才行了。
而开头所讲的,中年将至方感年之残酷,其实不少人都在经历这个阶段。自己三四十岁的年级,父母基本也都到了五六十甚至更大,身体时不时这里出点问题,那里出点问题,健康才是最大的福气。以前小的时候,我盼望着年快点到来,这样就可以吃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了,而快到中年的时候,我更希望时光时光慢些吧,不愿看到父母逐渐增长的年龄,更不想看到病痛,年仿佛变得越来越残酷。
由于今年假期行程比较赶,初三就要返京,所以正月初二我自己开车往返100公里回老家看姥姥。姥姥的家乡虽然并不是我的老家,但是却也充斥着各种儿时的记忆,快乐、苦恼等等,每次回来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开车到一半,经过一个村长下车拍了一张土房子的照片,这也是我小时候住的房子的样子,很有年代感。院墙各种冰雪元素也代表了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冰雪基因。
不得不说,许久不回老家,确实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觉,于是乎我把车停在村口,拍了一张照片。既想让大家看看在张家口山沟农村冬天的真实景象,道路被大雪覆盖,不管是人走在上边还是车走在上边都会嘎吱嘎吱作响。也想让大家看看其实每次回来看长辈都很不容易,以前没车的时候我很少回来,现在有车了,只要路况允许,争取每年都回来看看。
这里的冬天要与雪作伴好几个月,不管是天天走的路上,还是放眼望去的大山上,都是被大雪覆盖。这种景象虽然没有去年年初自驾318川藏线时候路过雪山的巍峨,但却有北方乡村冬季的另一番风情。还记得小时候冬天村里鹅毛大雪,一边刮大风,一边下大雪,第二天早上起床一开门门都快被堵上了,外边挂的窗帘都不好摘,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冬天也称为了稀有的记忆。
回来之后姥姥身体健康,一切都好,就是时不时会想起不在身边的闺女、孙子、外甥,老人对于亲人的思念更甚。回老家也在老舅家吃了饭,这么些年过去了,老舅和舅妈依旧能干,夏天种着30多亩地间歇还要起早贪黑打零工,冬天还要照顾养着的牛羊。饭桌上还和老舅聊,你们那一代人的吃苦劲一般人比不了,尤其是现在我这样的年轻人看了都头皮发麻,不敢想象每天都这么累干一辈子能不能撑得住。
冬天羊下崽儿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有时候半夜在院里羊圈下了之后,早上去看小羊可能已经冻死了。在老舅的家里,为了防止把小羊冻坏,外屋地、卧室里都养着小羊,其中一只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奄奄一息躺在地上。虽然大家都很心疼,也想了各种办法去救,但终究还是抵不过残酷的现实,刚出生就死亡命运。
家里还有两只“乳臭未干”的小狗子,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憨态可掬的面容还是成功将我逗笑。我打小就是爱狗,也养过几只,但都无疾而终最后决定不养了。所以,每次看到小狗都忍不住想去摸摸,不过大狗凶得很,刚进门就开始狂吠,毕竟还不认识我。不过依稀记得前几年回来的时候那一茬狗文静得很,好像认识自家人似的,即使第一次见面,也会上来摇尾巴,很是神奇。
最后,迎着夕阳踏上回家之路,毕竟村里的路如果天黑了再走,没有路灯,全是积雪很不安全。看着远处那一抹抹夕阳映照出来的天色,层峦叠嶂的山峰,就好似自己又要背起行囊远行一样,相聚总是短暂,离别已是常态。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姥姥来说,看着孩子长大就是最开心的事情。时间总是一视同仁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当岁月的痕迹在我们脸上、身体上留下痕迹的时候,我们也在学会用岁月为刃,斩破长空,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