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战,黄仁勋彻底封神!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6 月 19 日,英伟达再创历史,总市值超越微软,问鼎全球第一。
这是市场史上最快最耀眼的崛起。两年时间,英伟达市值狂飙突进,从 4000 亿、1 万亿飞速攀升到 3 万亿美元,又用短短 14 天从市值第三跃居第二再冲到第一,在微软苹果股价双双下跌时独自领涨,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史诗级突袭。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不愧是科技界预言家,连英文名 Jensen 都充满命运的暗示,作为芯片业如雷贯耳的“皮衣刀客”,带领“核弹厂”从硅谷轰炸到华尔街,让华人创办的企业第一次问鼎“世界股王”,坐实“硅谷战神(詹森)”名号。
这也是半导体企业重登世界科技之巅的历史性时刻,黄仁勋将 GPU 的旗帜插到了全球市场的最高峰,连带整个半导体产业都跟着扬眉吐气。
新旧工业革命的交接,终于以一种醒目的方式上演。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总是穿着标志性黑色高领毛衣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发布了一款又一款颠覆消费科技市场的创新产品。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总是穿着标志性黑色皮衣的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年复一年描绘着 AI 和虚拟技术如何改变世界,而英伟达能提供最好的加速计算产品。
被游戏玩家哺育多年的英伟达,今时今日早已不是过往消费者固有印象中的“卖显卡的”,它以压倒性的市占率雄霸 AI 计算市场,牢牢执掌了前沿 AI 产业的定价权。只要 AI 竞赛的车轮滚滚向前,大笔订单就会源源不断流进英伟达的口袋。
英伟达能成今日之气候,时也,命也。
苹果的成功建立于乔布斯与库克的接棒,而英伟达的成功离不开 31 年来唯一的掌舵者黄仁勋。
如果不是芯片巨头们不留余地,屡屡将英伟达踢出市场,黄仁勋可能不会那么快就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只属于英伟达的路。
如果不是黄仁勋排除万难重金投入 CUDA,并大刀阔斧开辟数据中心业务,英伟达可能到现在还只是一家随游戏市场兴衰而起伏的小芯片公司,而深度学习产业革命不知还要往后推迟多少年。
01.被“逼上梁山”的新产业开创者
和乔布斯相似,黄仁勋以一位创世者的形象而闻名。他擅长创造“0 亿美元市场”,带领英伟达推出划时代的 GPU,构建了坚不可摧的 CUDA 软件生态护城河,开辟了 AI 训练芯片赛道,把卖芯片的小生意转换成了卖数据中心的惊人财富。
不同于 iPhone、iPad、MacBook Air 等产品登场时的石破天惊,尽管英伟达长期是 GPU 显卡的头号玩家,但这是一个小众的圈子,从创办到登顶垂直赛道的很长一段时间,英伟达都不算是大众视野里众所周知的大公司。
2008 年,黄仁勋以全球最大显卡芯片公司创始人、“独立显卡教父”的身份参加国内东方卫视《波士堂》节目,谦逊诚恳地分享了创业愿望:“希望有一天,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英伟达,就像他们知道微软、英特尔一样,将我们视作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那时,在大众眼中,微软是科技巨无霸,英特尔是半导体领袖,而英伟达只是个细分市场的领跑者,随时都可能被巨头们拍死在沙滩上。
事实确实如此,英伟达前十年的路,在巨头手里栽了相当多的跟头。甚至于黄仁勋笃定要闯“0 亿美元市场”,都是被竞争对手们“逼上梁山”的。
1993 年创立后,英伟达起初只想做游戏显卡。孰料巨头微软半道杀来,制定了一个 3D 图形新标准 Direct3D,把选了另一条路的英伟达差点坑破产。为了活命,英伟达只能放弃以前的积累,从头开始跟着微软走。
抱微软大腿确实有见效,但不长久。后来微软选英伟达供应游戏机 Xbox 的图形芯片,结果因为黄仁勋不肯降价,转头就把订单给了英伟达的竞争对手 ATI,导致英伟达直接丢掉一半收入。
与 AMD 的合作也没坚持多久。英伟达曾推出一款适用于 AMD CPU 的集成显卡芯片,赚了十亿美元。但 AMD 想玩融合战术,自己控制 PC 所有技术,收购了 ATI 后就跟英伟达掰了。
之后英伟达接连惹到英特尔和高通:被苹果邀请合作开发第一款 MacBook Air,让 PC 处理器巨头英特尔知道了很不高兴,不跟英伟达合作了;找 Arm 拿许可开发低功耗移动 SoC,被谷歌看上并邀请开发一种新设备(即后来的安卓手机设备),结果通信芯片巨头高通不乐意让英伟达连接到他们的调制解调器上,路又断了。
回过头来看,多家竞争对手都推动了英伟达的励志逆袭进程。只不过它们制造的挫折,在当时任谁看来也不像潜藏着机遇,黄仁勋屡次面对的艰难考验,放到任何一位企业家身上都是窒息的。
好在黄仁勋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很强,想着这也不让走,那也不让走,那找个没有客户的市场,总不会有竞争对手天天盯着围追堵截了吧?
他将以前从未被做过也极其困难的市场,称作“0 亿美元市场”。在他看来,掠夺市场真没意思,成为一个市场的创造者、做前所未有的事情,那才是真正对世界做贡献。
在踏上“0 亿美元市场”后,黄仁勋开始被幸运眷顾,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身,把世界发给他的烂牌打出了王炸。
02.跟英特尔飙车竞速!用暴力计算碾压摩尔定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也是黄仁勋的致胜术。
黄仁勋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追求速度和激情,喜欢开速度超快的车,十几年前就提出每 6 个月 GPU 性能翻倍的“黄氏定律”,把算力卷出新境界。
在 2008 年,这个目标听上去简直是春秋大梦,摩尔定律制定每 18 个月芯片性能翻番,而英伟达的节奏要达到它的 3 倍。但黄仁勋坚信自己在做伟大的大事:“如果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宣言,那就意味着我们正传递着一个非凡任务的意义所在,你会惊讶于人类所能做出的创举。”
这种激情与热血气质在他顽童时期就有体现。
1963 年 2 月 17 日,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因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到泰国。一天晚上,8 岁的黄仁勋拿打火机里液体点着了游泳池,还纵身一跃跳进火海,而这件事给他留下的难忘印象,竟然是从下往上望的画面特别美。
培养出这么一位传奇人物的父母也不是凡人。得知黄仁勋干出这种危险行为后,他妈妈非但没有生气和揍他,反而感到自豪,夸他“跳得漂亮”。
9 岁那年,黄仁勋送到美国的一所廉价寄宿制学校读书。不知是不是华人血脉觉醒,黄仁勋是位典型的天才加“卷王”,在美国跳级读书升学,成绩优异,还热爱打乒乓球,15 岁获得世界少年乒乓球公开赛第三名,16 岁就高中毕业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擅长做饭,总发明些创新菜。
英伟达也继承了黄仁勋的优良品质,追求极致质量和速度,而且厨艺出众、刀法精准,从 GPU 之王到 AI 计算之王的两段登基路都是暴走模式。
第一段 GPU 之王登基路,英伟达一开始因为走错 3D 图形技术路线濒临破产,必须玩命压缩研发新芯片的时间周期。黄仁勋拍板动用英伟达银行账户里 1/3 的现金投入一款芯片模拟软件,花几个月设计出一款方案,没测试就交给台湾代工厂并直接量产 10 万块。最终生产出的 RIVA 128 芯片在 1997 年大卖 100 万件,让英伟达起死回生。
1999 年 1 月,英伟达以 11 亿美元的市值在纳斯达克上市,同年推出 GeForce 256,并给这类产品起了个新名字“GPU”,这也是 GPU 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此后英伟达开启 GPU 称霸之路,并开始叫板英特尔,用遵循“黄氏定律”的 GPU 加速计算挑战 CPU 通用计算的话语权。
2000~2007 年,英伟达逐渐坐稳了游戏显卡芯片之王的宝座。尽管游戏玩家对显卡的超强购买力为英伟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块市场终究太小,再涨也不可能出现陡峭的增长曲线,更别说超车在 PC 处理器市场只手遮天的英特尔了。
在业界平稳期,黄仁勋没想坐享其成,而是悄悄投入重金,为以后的业绩突飞猛进铺路。
英伟达秘密积攒的大招是可编程 GPU。黄仁勋拿着游戏玩家送来的利润,从 2006 年起开始哺育一个影响深远的通用编程项目 CUDA。他相信加速计算能够解决普通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如果想将架构扩展得更加通用,英伟达就必须做出这个牺牲,即每年为 CUDA 砸几亿美金。
这个在当时看起来一意孤行的决定,日后却为英伟达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生态壁垒。
英伟达熬到 2012 年后,终于开启一段更猛烈的暴走,深度学习与 GPU 的暴力计算特征一拍即合,开启了拼数据和堆硬件的 AI 竞速游戏。AI 之火彻底点亮了加速计算的未来,黄仁勋在过去十几年的每场 GTC 主题演讲中都会唱衰摩尔定律,大谈 GPU 加速计算爆发式崛起。
2016 年,英伟达推出为 AI 设计的 Pascal 架构 GPU,同年黄仁勋亲自给当时还不出名的旧金山 AI 创企 OpenAI 送去了世界上第一台 DGX-1 超级计算机。从 Pascal 架构到今年的 Blackwell 架构,英伟达 GPU 的计算能力暴涨 1000 倍。
此时游戏业务早已不是英伟达的支柱,数据中心才是英伟达屹立于 AI 时代的王牌。
英伟达面向数据中心销售构建 AI 系统所需的完整组件和解决方案,从芯片、网络、软件、GPU 云到超级计算机。一台机器售价几十万美元,英伟达即将推向市场的新型超级计算机售价更是可能超过 100 万美元。
极速竞飙这件事,让黄仁勋玩到了极致。
科技发展如此之快,谁调整的最快,谁能跟上时代与市场的变化,谁就率先拿到赢的筹码。但只是快还不够,黄仁勋清楚,只有当跑道够长、够好、够蜿蜒的时候,跑得快才是一个好策略。
AI 就是这样一条正确的跑道。
03.AI 创世者与造富神话
在力排众议重金研发 CUDA 时,AI 研究还处于低谷时期,黄仁勋也还没关注到深度学习技术。
但黄仁勋像个孤胆英雄般,扛住压力坚持要研发 CUDA。因为没有应用,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没有客户愿意为此买单,市场对 CUDA 的态度极为冷淡,连带着摧毁了对英伟达的信心,导致英伟达市值跌到大约 10 亿美元。黄仁勋现在都后悔没在那会儿买英伟达的股票。
现在回过头来看,业界才惊觉黄仁勋有多高明。CUDA 不仅降低了 GPU 的使用门槛,而且一统英伟达硬件架构。只要你用 CUDA 做编程,以后不管上手英伟达哪款产品都是轻轻松松。英伟达凭借 CUDA 迅速积累起广泛的开发者,随即构建起极深的护城河。但在看见这些曙光前,很少有人意识到 CUDA+GPU 会是一个大杀器。
黄仁勋不断寻找能将 CUDA 变现的应用场景,直到 2012 年开启深度学习大爆炸的关键时刻出现 ——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AlexNet 在 ImageNet 挑战赛上以显著优势一举夺魁,震惊四座。同样令人震惊的还有 AlexNet 的训练速度,研究团队用两张英伟达 GeForce GTX 580 显卡,只花了一个星期就训练出 AlexNet,比 CPU 系统快得多。
这两张 GPU 打开了 AI 新世界的大门,也让黄仁勋看到了深度学习的潜力。
此后英伟达的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变 —— 一切以 AI 为先。英伟达深入研究深度学习,系统性地重塑 AI 基础设施的每一层,从芯片架构、互连、网络、软件、模型到整个系统,把自己从一家 GPU 公司变成了一家做 AI 全栈的庞然大物。
2017 年 3 月,黄仁勋在 GTIC AWARDS 2017 年度创新评选颁奖仪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致谢感言,称赞 AI 技术“可能是过去 20 年来我们见过的最强大技术”,并自信地肯定了英伟达对 AI 做出的贡献:“我们在 AI 方面所做的工作不仅对整个行业极为重要,而且对我们本身也举足轻重。”
那时黄仁勋还是一头黑发,AI 产业同样处在青涩的成长期。两个月后,在 GTC 大会以“I am AI”为主题的开场视频后,黄仁勋发布面向 AI 的全新 Tesla V100 GPU,并将其称作“世界上最昂贵的计算能力项目”,耗资 30 亿美元。
英伟达的 AI 计算神话开始上演。发布当天,英伟达的股价冲到 121 美元,总市值达 714 亿美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件值得放鞭炮庆祝的大喜事。
7 年后,在今年 GTC 大会上,黄仁勋发布的新一代 Blackwell GPU 性能已经飙到 PFLOPS 单位,最新 GPU 架构的研发预算也上涨到 100 亿美元。
当天美股收盘时,英伟达股价为 885 美元,市值达到 7 年前发布 V100 的 31 倍 ——2.2 万亿美元。
从 2017 年至今,CUDA 开发者数量从 60 万暴涨到 400 万,SDK 下载量从 180 万暴涨到 4000 万。
虽然英伟达的 AI 系统成本越来越贵,但客户依然愿意买账,不仅因为英伟达是最好的选择,也因为每一代产品的性价比都在提高,黄仁勋“买得越多,省得越多”的导购金句越来越洗脑。
八年前,英伟达的股价不到现在价格的 1%。今年迄今,其股价已经上涨近 1 倍。这个堪称恐怖的崛起曲线,得益于其持续超越华尔街预期的能力 —— 最新财季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 3 倍,达到 260 亿美元,并预计本季度的销售额将翻番。
在最新财季里,微软以 618 亿美元的营收创造了 219 亿美元的净利润,苹果以 908 亿美元的营收创造了 236 亿美元的净利润。而英伟达创造了 149 亿美元的利润,占营收的比重高达 57%。
如今,英伟达一卡难求虐倒无数英雄汉,以 3.34 万亿美元的市值笑傲于全球科技之巅,俯视着那些曾经绊倒它的巨头们。
04.精明刀客,营销鬼才,平易近人的企业家
很多企业精英都很有距离感,黄仁勋是其中少有的聪明但不招反感的人,在国内拥有“皮衣刀客”、“显卡大帝”、“先有仁勋后有天,显卡在手虐神仙”等大量好玩的称号。
他聪明、能量高、充满人格魅力,擅长讲故事和制造话题,总能在一次次演讲或访谈中输出新的信息,满足大众对他和英伟达的好奇心,并推动英伟达股价一涨再涨。在这方面,国内大佬可能只有“雷布斯”雷军能与之一战。
最初是游戏玩家玩梗,把翻车自燃的英伟达显卡戏称是“战术核显卡”,顺带送给黄仁勋“核弹狂魔”、“爆破鬼才”、“两弹一勋”等名号,有人还在显卡吧直播 GTX480 显卡烤熟生鸡蛋。英伟达发显卡擅长阉割,也被网友吐槽“刀法精准”。
偏偏黄仁勋是个营销鬼才,后来干脆在厨房里办 GTC 主题演讲,从橱柜里拿出新款 GPU,直接把用户们的槽点变成看点。
为了推广自家 AI 软件和元宇宙,黄仁勋又是在发布会中用一段电脑建模合成的假厨房背景 + 假黄仁勋骗过观众的眼睛,又是展示 Q 版黄仁勋虚拟人,一次次成功制造震惊科技圈的头条。
黄仁勋还多次亲口回答过“英伟达如何保持领先”的秘诀,关键词包括“创新”、“专注”、“相信”、“坚韧不拔”、“做别人没做过的难做的事”…… 直到现在,英伟达内部仍有很多秘密研究前沿项目的“臭鼬工厂”,去探索那些 10 年后才会真正出现的、不确定是否会成功的东西。
他非常会跟大众拉近距离,总是面带和善的微笑侃侃而谈,办得起高大上的发布会,也能接地气地逛台湾夜市小吃,还有误闯街头歌手直播点歌、参加大陆年会穿东北大花袄跳舞等名场面。
黄仁勋成长故事、名言金句、处事方式都被津津乐道。他经常讲一些普通人的烦恼,让听众能心满意足地发现“我与科技大佬的 N 点相同”。
比如,创办英伟达时,他妈妈因为不明白给游戏公司卖 3D 芯片有什么前途,问出天下家长的经典质疑:“儿砸,你为啥不找个电子厂上班?”
再比如,现在看起来张扬外向的黄仁勋,曾经是个社恐,在美国读书时因为跳级一直比同学小,十几岁时都没什么朋友,长大后也很害羞,第一份在餐厅洗碗摆桌子的工作还是哥哥帮他找的,这使他终于锻炼出与陌生人自如讲话的能力。
还有一些能引起打工人和企业家共鸣的烦恼,像是不喜欢开报告会议、不喜欢写商业计划书,也不让英伟达员工做进度汇报,刚开始创业时看到其他西装革履的成熟企业家还会内心忐忑。
而且黄仁勋非常擅长打鸡血,张口就是醍醐灌顶的成功人士励志语录,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工作狂形象,每周工作 7 天,每天 6 点起床开始一直工作到睡觉,没日没夜思考英伟达的未来,崇尚第一性原理,鼓励大家有韧性、忍耐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认为从错误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连送祝福都是“我祝你们经历大量的痛苦和磨难”。
从洗碗端盘扫厕所,到在 AMD 和 LSI Logic 搬砖的兢兢业业打工人,再到世界上任期最长的科技公司 CEO 和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的掌舵人,这是多么励志的大男主成长线?
今年 61 岁的黄仁勋,头发已经白了,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个人净资产达到 1190 亿美元,在亿万富豪榜排名第 12 位。在上周发表演讲时,他还说自己要继续努力工作,希望攀登更多巅峰。
这情绪价值,这激起斗志的力量感,给足!
当年研发 CUDA 时,没人相信黄仁勋在做的事。现在人们意识到黄仁勋多次预言成功后,又开始将他输出的每一个观点反复研究。黄仁勋也乐见其成地继续宣扬 AI 对算力的渴求,描绘未来 AI 的星辰大海,而英伟达正从根本上改变计算的方式,并将持续探索 AI 的极限。
05.结语:半导体企业终成全球科技之王
黄仁勋的偶像是拳王阿里:“在那场经典比赛中,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可能获胜,结果却成就了世界上最了不起、最好看的一场拳击赛。”
二十多年前差点倒闭、十多年前被巨头们轻视的小公司英伟达,通过一次次重拳出击,也终于打出了半导体历史上一场精彩的逆袭战。
历史是一个轮回。存储芯片市场被日企垄断,英特尔靠研发 CPU 成功反击。今天英特尔依然稳稳把控电脑和服务器 CPU 市场,但聚光灯已经转换到制造新贵台积电与设计新贵英伟达身上。
在 AI 计算赛道,英伟达已经独自领先了十年,但黄仁勋还在拉着英伟达狂奔,把推出新 GPU 架构的节奏从两年压缩到一年,全力追逐着生成式 AI 竞赛,为了食物,也为了不变成别人的食物。
如黄仁勋所言,一场新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AI 霸主争夺战异常激烈,OpenAI 微软谷歌 Meta 四家大模型顶流打得不可开交,苹果用个人化智能系统重塑生态帝国。英伟达则作为 AI 基础设施专业户,带领半导体企业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且最高市值的公司,真正的全球科技之王。
英伟达也成功做到黄仁勋所说的,“大不见得就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相比微软、苹果、英特尔等坐拥一二十万名员工的大公司,英伟达还很小,只有 2.8 万人,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苹果在 2018 年 8 月突破 1 万亿美元,2022 年 1 月成为全球首家市值 3 万亿美元公司。微软也花了近五年时间才从 1 万亿美元攀升到 3 万亿美元。
走完这条旅程,英伟达只用时不到 1 年。
自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 1926 年创建以来,只有 12 家公司按市值领跑标准普尔 500 指数,它们分别是:AT&T、苹果、思科、杜邦、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通用汽车、IBM、微软、菲利普莫里斯、沃尔玛,以及现在的英伟达。
2023 年 6 月,英伟达成为第 7 家市值越过 1 万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今年 6 月,英伟达成为全球第 3 家市值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现在,英伟达、微软、苹果,距离 4 万亿美元市值只差不到 7000 亿美元。
谁会率先冲破 4 万亿大关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东西(ID:aichip001),作者:Z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