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开车门方式就不能全国统一么#成为话题,某书随处可见“打滴滴发现不会开车门”在线求助,“10086 种常见的车门开关”俨然要成为驾考科目五。
各式各样的隐藏式门把手、车门开关,在新车发布会和门店展厅中尽情彰显着“科技感”,却在现实生活中给误打误撞乘车的陌生人添了堵。
顺着门把手,一系列我们曾以为早已定型的车内基本操作方式,一个个都在被新车们接连颠覆:前后拨动的车窗开关、置于方向盘上且无法按下的转向灯、屏幕触摸滑动换挡……
就连我们自诩“见多识广”的试车编辑这两年都被调教得渐渐心虚:要是没提前做过点功课平白给辆新车,真不一定敢说能“零求助”迅速掌握它的各项基本驾驶操作。
谁知道它会把哪项基本但重要的功能,做成一种多么与众不同的操作方式,然后藏在一个多么不起眼的隐秘角落……
习惯本身,就是安全
平心而论,开门繁琐点在平日里算不得大事。但若要深究,这些最基本功能从通用化走向特异化,不止是明面上存在体验层面的争议,更暗藏着在某些情况下演化为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我不说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除了每天上下车的基本功能属性,车门把手同时还属于性命攸关的安全配置,和安全气囊、安全带一样。
汽车,哪怕是私家车,也多半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网约车是必然要面对陌生乘客,私家车也有很大概率有机会搭乘亲友同事,他们在此之前可能对所要搭乘的车型一无所知。
我们不可能保证坐在某一辆车里的每一个人都对这款车型了如指掌熟能生巧。
如果某车型的车门车窗开启方式,与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操作方式全然不同,那么一旦遭遇意外如何确保每一位乘客都有能力在慌乱中及时逃生呢?
平日里,如果性格就是比较刻薄,也许还能轻描淡写地嘲弄一下那些不太能与时俱进的朋友。但当一个人困在上下翻转的车内、在火焰与烟雾中、在汹涌进来的水中,你怎么也无法指责他没能及时看到那个小小按钮上的车门图标吧?
每一个 Model 3 车主应该都多少有过,手把手指导那些之前没接触过该车型的朋友如何开车门上下车的经历。如果平日里都要费一番口舌,那么紧急状态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呢?
很多时候,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安全。
“常规方式”并不需要比“新操作方式”具有理论上“更安全”的属性,只要它没有“更不安全”的天然劣势,那么公众长期形成的集体认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安全加成。
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相对安全地出行,习惯和共识在其中扮演了远比大家潜意识里更重要的角色。
方向盘加踏板已经使用了上百年,安全带卡扣结构几十年没变过,是真的没有出现能替代的东西吗?是真的技术上无法实现摇杆开车、按键开车吗?是真的没有想出更省力、更炫酷的卡扣解锁方式吗?
显然不是,所有的驾驶员都习惯于“油门在右、刹车在左、方向盘转向”,这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每一个乘客都能轻易理解“紧急逃生时按红色钮解开安全带”,这本身就是一种安全。
这几年,不止一次出现过特斯拉车门开关失效、乘客被困车内的新闻。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作为车主有必要全面了解车辆,应该知道车门备份手动开关的位置,很多被困新闻纯粹是车主没有全面了解车辆所致。
但可以设想,如果被困者并非车主、就是不熟悉这种特殊的开门方式、更不可能了解到还有备份手动开关呢?如果被困的是孩童、老人、残障人士呢?一旦出了问题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搪塞?
思考题:换来了什么?
在《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 2024 创新之变》中,我把隐藏门把手与过度依赖触屏化、(取消光学镜面的)流媒体后视镜等一道,归为了“争议性创新”。
因为这些“创新”并不建立在绝对的进步性和优越性之上:它们只在个别方面提供细微的优势和改善,同时还附带着一些不便与倒退,并非全方面超越它们所取代的传统配置。
隐藏式门把手、取消外后视镜的好处,无非是更简洁的造型、更低的风阻,但优势远远谈不上绝对。如果低风阻必须依赖流媒体后视镜,那么一度创下风阻系数纪录的 EQS 怎么解释?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是给了设计师更多空间去塑造更完美的造型设计。但如果反过来,必须依赖这些才能打造出完美造型的设计师就活该失业。
有没有一定的体验改善?有。有没有一定的先进属性?有。但远远没到全面优于传统设计的程度,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进步性,更大程度上只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锦上添花都谈不上,顶多算蛋糕上裱花。
当然必须承认,能较好兼顾实用性的隐藏式门把手、能较好满足醒目易辨别的开门设计是存在的,只是它们往往需要一定的实现条件:有时是成本允许、设计得当,有时是恰好与整体造型相契合。
如果手头资源难以实现兼顾、如果整体设计就是没能留足余地,那么真的没必要为了赶风潮而强行“隐藏”。
既然不存在绝对的进步和优越,仅有的一点优势还可能以一些不便为牺牲,那么为此而强行扭转社会习惯、增加系统复杂性、损害本已稳定的体系,就是不值得也无法持续的。
何谓绝对的进步和优越?智能手机从实体键盘演化为全触屏,事实上牺牲了操作手感、盲操能力等,但,成倍放大的显示面积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让软件和生态开发的想象空间几何放大,直接加速并促成了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放弃区区打字手感,换取的却是具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巨大进步。执拗于实体按键就是难以换取移动互联网的发达和成熟,或者起码速度也会慢得多,这就叫绝对的进步性和优越性。
汽车把门把手做成隐藏式、把开关做成震动反馈、把换挡这类重要操作做成触屏,都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进步意义 —— 它们带来不了质的改变,也无力加速社会变革。
而换取的那一点点新奇的体验差异,那一点点更简洁的设计观感,在公众习惯和安全隐患面前简直屁都不是。
众所周知,隐藏式门把手、按键开门、触屏操作一切,都不是最近这个十年才具备技术可行性的东西,它们只是最近十年才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主流大众化产品上而已。
“奇特的开门方式”,不限于车外门把手、车内开门开关、鸥翼门等等,过去主要用于超跑这类基本不考虑实用性、对应人群极少的车型,所以我们上述谈到的问题也相对可接受。
但特斯拉相继引领了隐藏式门把手、车内按键开门走向主流车型,随后又引发了广泛的跟随效应,以至于今天使用“正常门把手”的车都仿佛显得落伍,最终让最该注重便利性和公众习惯的网约车也坠入其中。
随着这类“争议性创新”走向主流,既稀释了最初的新鲜感,又将缺点暴露给不那么愿意为新鲜舍弃实用的主流人群,好用不好用大家冷暖自知,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也就自然出现了。
好消息是,开始有一些车企意识到问题存在,要么干脆回归传统,不再指着这点细节烘托所谓的科技感;要么开始寻求尽可能兼顾的新设计,既要隐藏式的简洁观感、按键开关的优雅体验,又要传统设计的一目了然、易操作、易适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