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7 日消息,网络安全卡巴斯基日前就“大数据广告”进行分析,发现“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很有可能’会窃听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从而为用户推送个性化广告”。
注意到,实际上在去年 12 月,外媒“Business Insider”及“404media”便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其中“Business Insider”声称美国媒体集团 Cox Media Group(CMG)拥有一项名为“主动窃听”(Active Listening)的技术,可搜集来自用户手机及平板电脑等设备的麦克风数据,分析用户对话,从而为用户推送相关广告。
而《404media》调查一家迷你营销公司 MindSift,发现该公司内部同样具有一项用于“窃听用户对话”的技术,该技术允许在后台唤起手机录音权限,从而识别用户说话声,为用户“精准推送商品广告”,因此也造成了相关手机“频繁耗电”现象。
不过上述外媒新闻稿已经被“公关”,用户仅能在“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中找到线索。
而卡巴斯基日前就相关事件进行分析,认为许多公司很有可能在自家应用乃至手机自带的语音助手中“暗藏私货”,许多用户的手机会随时在后台录制音频,从而实现“大数据精准广告推送”服务,可谓“用户难以辨别、行业心照不宣”。
卡巴斯基额外强调,消费者实际上难以告赢厂商,这是因为用户在使用设备及应用时,便已经同意了相关许可条款,因此相关技术“完全合法”。
总之,卡巴斯基建议有隐私需求的用户最好禁用绝大多数 App 的麦克风权限,并考虑关闭手机内置的语音助手功能,以避免在不经意之间个人信息就遭“大数据”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