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对于新闻或热点事件的各种“反转”,我们已经屡见不鲜。比如眼癌女童事件,某大V声称女童的家人诈捐,引发大量网友攻击谩骂女童家人。事实上,这完全是谣言,而大V和网友的谩骂行为已经给女童及其家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后真相“,一般指媒体(包括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或一些人为了流量或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网友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
那么,在信息泥沙俱下的互联网平台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分辨谣言与真相呢?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学会提问 – 批判性思维指南》。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在面对互联网上的庞杂信息时,如何不被情绪左右,用冷静的思考分辨出信息的真伪。
《学会提问 – 批判性思维指南》
该书的作者是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杰出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全书立论严谨,深入浅出,贴近实际,指导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美国被誉为指导批判性思维“最成功的”书籍之一。至今已出至第七版,堪称经典书籍。
海绵式思维 VS 淘金式思维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当我们看到一条新闻或一个说法,为什么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
事实上,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是真是假的时候,很少仅仅关注这件事本身,而是会借助这件事情之外的很多元素。比如,去看看其他媒体怎么说,去看看科学家们怎么说,又或者结合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出判断。
那么,在这样的判断背后体现的是怎样的思维呢?
本书就介绍了两种接受信息的思维方式:海绵式和淘金式。
海绵式思维,是指对外界信息照单全收,接受一切信息,这种方式是被动的。
而淘金式思维是主动的,人们对接收到的信息会进行思考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当人们进行海绵式思维时,只需要开启记忆功能,不需要思考,这个过程毫不费力。而淘金式思维除了开启记忆功能,还需要不断思考和分析,比较费力。
因此,我们在看到某个信息时,一定要充分调用我们的思考和联想能力,做到”沙里淘金“。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工具:论证
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信息去伪存真呢?这个方法或工具就是论证。
论证,即摆事实讲道理,对信息做逻辑推理。而论证包含三个元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论点就是观点,没什么好讲的。
论证过程也可以叫逻辑推理过程。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我们可以经常看见各种逻辑谬误,常见的有滑坡谬误、稻草人谬误、因果谬误、诉诸情感、诉诸权威、虚假两难等等。在我的微头条中有对这几种常见逻辑谬误的解释。
论据是用于证明论点的真实数据和事实。一些数据是真实可查的,比较好分辨。而有一些数据或事实是查不到或无法核实的,这时就需要用作者的可信度辅助判断。如果是信誉良好的专家提出的论据,那么可信度就较高。
因为篇幅有限,更多的内容就不展开介绍了,本书有对论证的详细介绍,建议大家找来看看。
自我批判
如果我们已经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了,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到处去批评别人的观点了呢?
当然不是,批判性思维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批评别人的观点,而是自我批评。
本书作者提出了两种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弱批判思维和强批判思维。
如果你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只是在不断捍卫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或者是为了驳斥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的人,那么就属于弱批判思维。
而强批判思维则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观点也要做足推理论证,将批判思维同时用于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尽力找出自己观点的问题,这样就可能避免沉溺于自己的观点无法自拔,进而不断加深自己的偏见。
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叫”同温层“。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总喜欢关注跟自己观点类似的人,会很自然的反感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
事实上,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应当强迫自己思考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发理性的看待问题,而不是走向偏执和极端。
希望大家在看完本书后,能培养起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泛文化写作营# #阅读的温度#
作者介绍:@王可读书,专注于分享优质的信息、书籍、游戏等内容,感兴趣请关注我。